(作者:葉敬軒老師 /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行銷學在歷經生產導向、產品導向、銷售導向、及行銷導向等階段的典範移轉後,非常強調企業行銷時要重視消費者需求,因此消費者的性格、動機、態度、認知、及情緒等始終都是研究人員重視的議題,認為透過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特質,將有助於預測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然而,另有部分學者主張,儘管消費者心理特質很重要,但零售環境才是影響消費者購物的最關鍵因素,強調商店明亮度、背景音樂、產品陳列、擁擠程度、氣氛、促銷活動等環境因素能扭轉消費者偏好及忠誠度。學術上透過實驗法、問卷法研究商店環境效果的成果很豐富,實務上則有研究人員採用觀察法監看消費者的店內行為,更細緻的分析零售環境與購物行為間的關聯性,而Paco Underhill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Paco Underhill於1986年在美國成立了Envirosell,是一間專門提供消費者洞察的顧問公司。在輔導的商店內架設大量攝影機,錄製消費者從店外停車、到店內結帳離開取車的一整個過程,並由研究人員觀看錄製的影片,將個別消費者的行為紀錄在追蹤表上(該公司認定的重要行為變數從早期的十個逐步擴大到數十個)。另外,為進一步觀察消費者更細微的行為,Envirosell還會安排培訓過的追蹤者,在不被消費者發現的前提下貼近消費者,更精確地確認消費者在貨架前到底是看產品標示還是價格標籤、是否有透過語言表達對產品的偏好等。研究人員還會邀請部分消費者在購物結束後進行訪談,嘗試解釋觀察到的行為。Envirosell的消費者洞察報告,能回答業者想了解的資訊,如多少比例的消費者試穿衣服後會直接購買、多少比例的消費者購買商品前會閱讀產品成分。另一方面,該報告也產生了許多有趣的建議,如將結帳區與包裝區/退貨區分開,能有效舒緩結帳人潮,也不會使結帳的消費者聽到過多退貨民眾的抱怨,間接地影響商店形象。許多建議以目前來看似乎是稀鬆平常的常識,然而如同Paco Underhill所說,「顯而易見的道理並非總是那麼容易被發現」。透過正式的洞察報告,業者能時時警惕並做出符合消費需求與習慣的營運決策。
在電子商務時代,透過GA code、FB Pixel等追蹤碼,企業已經可以很方便的觀察消費者在網站內的行為軌跡,如訪客(流量)來源辨識、訪客最常瀏覽的內容等。對業者而言,更重要的將會是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產出有意義的消費者洞察,發展出有效的行銷方案。
【延伸閱讀】
※ 館藏資源
商品放在那裡才會賣 : 1,500,000小時消費觀察報告
※ 網路資源
Smarter Supermarket Shopping with Paco Underhill [Youtube 影片]
電商寶座還能坐多久?專家預測25年後「實體店」將再獨領風騷,因為這個原因!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