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朝欽 老師 / 逢甲大學 財稅學系)
所得不均與財政赤字是我們面對的兩大難題,他們之間的關係為何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在政治經濟學方面,Meltzer and Richard(1981)試圖解釋所得分配不均與社福支出之間的關係。他們的模型假定中間選民是決定政策通過與否的關鍵,在所得分配為右偏的情況下, 以「中位數選民所得」(median voter income)與「平均選民所得」(mean voter income)間的差距來衡量所得分配不均(在所得分配右偏的情況下,平均選民所得會大於中間選民所得)。當兩者的差距越大時,表示所得分配越不均;反之,當兩者的差距越小時,表示所得分配越平均。值得注意的是,當「中間選民所得」與「平均選民所得」間的差距增加時,中間選民會比較有誘因去要求所得重分配,因而社福支出會增加,增加政府的財政赤字。
然而,Benabou(2000)從不完美資本市場的角度,重新詮釋Meltzer and Richard(1981)的模型,該文指出所得分配不均對於政府重分配支出會產生兩股互相消長的力量,其一,在不完美資本市場的情況下,銀行只會願意貸款給有錢人,因而有錢人會變得更有錢,這些富有的人會運用其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減少所得重分配支出。其二,當社會處在分配不均的情況下,中間選民會比較有誘因去要求所得重分配,因而社福支出會增加。當社會不均度不高時,前者的力量會大於後者,也就是說,所得分配不均會減少政府重分配支出;當社會不均度夠高時,前者的力量會小於後者,也就是說,所得分配不均會增加政府重分配支出。這說明所得不均與政府重分配支出為U型的關係。
在國外研究方面,Meltzer and Richard(1983)利用美國1937-1977年的時間序列資料,將中位數所得視為可做決策的選民(decisive voters),發現當所得不均度提高,則重分配支出增加;另外,Milanovic(2000)利用24個民主國家74個觀察值,以Gini係數當作所得不均的代理變數,發現結果與Meltzer and Richard(1983)一樣。除了上述文獻所闡述所得不均與重分配支出的正相關,也有一些文獻認為所得不均與重分配支出是負相關,這類文獻如Gouveia and Masia (1998), Bassett et al. (1999)以及de Mello and Tiongson (2006)等人。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