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如娟 老師 / 逢甲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現代人生活幾乎離不開科技,例如手機在台灣的使用普及密集程度是全世界最高,幾乎達八成以上。如果說科技帶來生活的便利與進步,那麼生活點滴與故事則豐富了科技的應用,同時也為科技帶來了溫度,科技是工具是框架,而這些故事就是填滿框架的內容與靈魂,是人文,也是數位人文。
0509
華盛頓大學圖書館Suzzallo Library (攝於2002年春天)

從開始為圖書館撰寫Blog文章起,每每在構思關於數位人文,關於記憶與故事的過程中,腦海時常浮現這樣身處哈利波特圖書館的場景,那是一段在華盛頓大學圖書館裡K書的記憶,每當這樣的畫面出現,彷彿那一年的生活點滴重現,也是心底對於一段生活、一個地方、一些人的關鍵密碼,在生活裡每個不經意的片刻,讓人回到那一年的Suzzallo,尤其特別喜歡Suzzallo靠近Hub的那一大片窗,從那一片大窗望出去,感覺就是自由與奔放的想像,天空的雲總是那麼的戲劇,隨著時序的更替,帶來不同的光影流洩,帶來不同的故事與構思,換個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假設跟想像。這印象很像追求學術的最初與想像,過程雖然挫折,但最終總會選擇回到心底的Suzzallo,所以,我還在這裡(逢甲大學的研究室裡),也很像是人生吧。這就是生活記憶,就是影像與故事帶來的溫度與張力。

以前人們用口述、用文字、用圖像為生命作紀錄,現代人則流行用手機APP做紀錄,當然還包括以攝影為基礎的動態影像(moving image)以及各種社群媒體,例如Facebook, Instragram等等,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Social Media,更是數位人文傳遞與分享的重要媒介,透過相片、大量事件的引用,故事透過豐富的資訊量延伸至不同的時空。科技的工具與型態讓記憶與說故事變得更多元與厚實,但唯有故事內容,可以讓記憶歷久彌新,溫度一直都在。下周我們來聊聊動態影像的海洋文化與故事吧。

 

 

延伸閱讀:

國民記憶庫:臺灣是個故事島(2013),文化部,http://storytaiwa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