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維勵 老師 / 逢甲大學 化學工程學系)

介紹完 Lycurgus Cup之後,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它的雙色(dichroic)特性是杯中摻混了奈米金與奈米銀的結果,但是當今類似的仿製品並不多見。我們也學會了藉由分析奈米粒子的光譜,來判斷粒子水溶液的顏色。 由於吸收與散射光譜有時候也很複雜,要想確定它們到底會帶來什麼顏色,其實也不容易。不知讀者們是否已經與我一樣,心中有了疑問?就是,難道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將我們用紫外-可見光譜儀(UV-Vis Spectrometer)或從米氏散射公式所獲得的消光、吸收與散射光譜,轉換成電腦繪圖軟體常用的RGB color或是由th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clairage(簡稱CIE)所提出的CI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色彩座標)?答案是“有”,底下將逐步作一簡單介紹。

首先,如下圖,我們找到一張粒徑為30 nm大小的商業化奈米金水溶液樣品的照片,好知道它的顏色為何[註1]。結果是如預期的寶石紅。

4-1

( 30 nm之奈米金的照片,寶石紅)

其次, 讓我們再次使用nanoComposix公司所製作的米氏散射軟體[註2],來計算30 nm之奈米金的消光圖。為了看到一部分的紫外光譜,我們將波長範圍設定為在300 nm與800 nm之間。如下圖所示,30 nm之奈米金,以吸收520 nm之綠光為主(見藍色曲線),不過,它也會散射一小部分之綠光(見紅色曲線)。圖中的黃色曲線代表消光光譜,等於紅線與藍線的疊加。當我們將房間內的燈關掉,把奈米金水溶液置於白光光源與觀察者中間,此時觀察者會看到穿透的紅光。但是,可能已經看不到在穿透過程中被重覆“吸收掉”的“散射光”(綠光)。所以,對於這種觀察方式,我們可以直接使用下圖中的黃色曲線(總吸收度)來判斷奈米金水溶液的顏色。

4-2

(30 nm之奈米金的光譜圖)

 第三,我們可以將上圖的數據輸出成Excel檔(從nanoComposix之散射軟體頁面點選),重新將該光譜作圖。如下圖所示,我們使用與原本相同的顏色來表示圖中的3條曲線。此外,我們已經將黃色曲線的最大值當作1,將所有的數據都除以該最大值,使得所有的曲線,都介於0與1之間。這個歩驟叫作正規化(normalization),也就是“排頭為準,向右看齊”的意思,好比把全班最高的同學之身高當作1。請注意,這個步驟可能會影響結果,譬如說,若將黃色曲線的最大值當作0.5而不是1.0,則代表綠光並未100%被吸收掉。不過,是否真有差異,得請讀者自行去驗證或留待下回分解了。

4-3

(30 nm之奈米金的光譜圖,以Excel重繪)

第四,我們假設紅色曲線最後仍會加入藍色曲線(原因請見第二點),使得後者又與黃色曲線重合。如此一來,上圖只會剩下一條黃色曲線了。這條消光光譜代表著奈米金對白光的總吸收度。由於吸收與穿透的總合為1(假設反射的綠光相對很微弱),所以我們可以用1 – 吸收 =  穿透之公式,將吸收光譜轉化成穿透光譜(Transmission Spectrum,簡寫T)。如下圖所示,中間凹下去的地方,代表綠光被奈米金吸收掉了。而右邊呈水平的線段,則代表紅光的穿透率約為100%。

4-4

(30 nm之奈米金水溶液的穿透光譜圖,用Excel繪製)

第五,有了奈米金水溶液的穿透光譜以後,我們還得上網搜尋CIE Color之Matching Functions的數據,並將其用Excel畫成如下圖的3條曲線。這3條曲線的顏色已經分別對應到紅、綠、藍3原色(簡寫R、G、B)。而該數據得自John Walker網頁中的一個companion C program [註3]。這張圖與其數據,可以與奈米金水溶液的穿透光譜放在Excel中的同一個工作表中。注意每一張圖中,橫軸或波長的範圍,皆設定在380 nm到780 nm之間,而每條線上每個數據點的間距為5 nm。

4-5

(CIE Color之R、G、B的Matching Functions圖,用Excel繪製)

第六,接下來要在Excel中,將奈米金水溶液的穿透光譜分別與CIE Color之Matching Functions的3條曲線相乘,結果新得3條TR、TG與TB的曲線。TR代表T * R,餘類推。

4-6

(Transmission * Matching Functions圖,用Excel繪製)

第七,我們要將TR、TG與TB之3條曲線下的面積,分別求出來。由微積分可知,求曲線下的面積就是對該曲線作積分。而在Excel中,對曲線作積分就相當於將TR、TG與TB之3條曲線上每個數據點的值分別加總(可以不必再乘以5 nm的波長間距)。如下圖所示,藍色面積代表TB曲線下的面積,會是單一的數字,餘類推。而所得到3個數字,如下表所示,Excel計算之結果分別為X = 15.83、Y = 10.98與Z = 10.95;X、Y與Z的總合為Total = 37.76;而x、y、z之定義將於下段說明。

4-7

(TR、TG與TB所圍面積圖,用小畫家繪製)

(表:X、Y、Z與x、y、z之值)

4-8

第八,根據以下的公式,我們將X、Y、Z分別除以Total,可以得到x、y、z。這是另一種“正規化”,滿足x + y + z = 1。因此,原本X、Y、Z有3個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或說X、Y、Z是各自獨立的3個變數,現在因為有了z = 1 – (x + y) 的關係式而減少了一個自由度,亦即變數只剩下x與y了。自由度的減少是引入了Total = X + Y + Z的關係式之故,它與z = 1 – (x + y) 等效。在此,還要預先強調大寫的Y,它有一個特殊的意義,就是色彩的亮度(brightness)。在下一回貼文中我們會使用到它。

4-9

第九,現在我們有了(x,y),就可以在下方CIE Chromaticity Diagram(色彩圖)中,標定出奈米金水溶液穿透光之顏色了[註4]。下圖中黃色箭頭尖端所指的位置,即為奈米金所呈現之顏色(紫紅色)。至此,我們算是成功地以定量之方式,從吸收光譜開始,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至終給出了穿透光之顏色。然而,我們並不以此為滿足。

4-10

(CIE Chromaticity Diagram,色彩圖)

在下一回,我們將介紹,如何將本篇中所決定的(x,y)座標,進一步轉換成繪圖軟體中常見的RGB座標。也就是把某一色彩,分解成紅、綠、藍3個分量(components),而R、G、B的範圍都是由0變化到255(共有256個等級)。

參考資料

  1. 30 nm Gold Nanospheres (nanoComposix) (http://nanocomposix.com/collections/gold-spheres/products/30-nm-gold-nanospheres)
  2. nanoComposix (http://nanocomposix.com/pages/tools) (注意,此網頁要在IE與JAVA環境下執行才有效)
  3. John Walker, Colour Rendering of Spectra (https://www.fourmilab.ch/documents/specrend)
  4. Anatomy of a CIE Chromaticity Diagram (https://dotcolordotcom.files.wordpress.com/2012/08/anatomy-of-a-cie-diagram2x.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