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寶蓉 老師/企管系)
知名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Yunus)在孟加拉推出微型貸款,改變過去窮人難與和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的狀況,協助窮人獲得資金、創業,進而脫貧。在這股風潮之下,人們逐漸對生活周遭的社會議題產生關注,舉凡失業、環保、貧窮、教育、永續、農業等,都是待解決問題的對象;而針對這些社會議題,用創新的方法予以解決,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創新」。
社會創新可能為了解決特定社會問題,而形成新的創業機會;也可能來自於既有的企業組織,在獲得經濟價值前提之下,同時解決社會問題,產生社會價值,形成雙贏局面,這都是共享價值、互利共創的展現。
例如,聯合利華過去在印度擴展,在貧富不均與基礎設施未健全的狀況下,其發展僅能侷限在大城市,一直無法擴及到鄉村。後來聯合利華想到運用婦人當作經銷通路,透過這些婦人,將衛生用品帶入鄉村販售。此舉除了協助婦人解決經濟問題外,也因為將產品成功擴展到鄉村,進而解決鄉村的衛生問題。
而在國內,「木匠的家」以社區關懷出發,設立社區咖啡館,提供免費咖啡、茶飲,舉辦英文學習、體驗課程、聊天晤談等各式活動,邀請社區民眾參與,並推廣二手家具再利用。設立初期透過環保局的引介,到家戶收取用不到但還堪用的家具,以聘用失業或身心障礙人士,進行家具維修與販售;後來從二手家具擴大到收取民眾捐贈的各式家用品、衣服等,推廣「惜人、惜物」理念,設立社區公益二手店,落實「循環經濟」、「環保再生」的永續概念。而無法再使用的這些木作家具材料,也思考其他用途,後來以「再生木作」為主題,設計相關木作產品,發展自有品牌,以永續為根基,創造新的發展機會。
因此,在這樣「共創」的氛圍之下,人人都有機會改變生活周遭的社會問題,進行社會創新,產生社會影響力(social impact)。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