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文提到格里菲斯在電影上所表現的卓越技巧,主要乃是來自於他自身豐富文學知識的啟發,而這正是愛森斯坦所最樂於稱道的有關格里菲斯在電影上的偉大成就,至於他自己,他在蒙太奇理論方面觀念上的發展,主要更是來自文學方面的啟迪,

我們從他的兩本主要電影著作《電影的意義》(The Film Sense)和《電影的形式》(Film Form)此兩書中可以看出,他在西方文學方面的豐富知識極為驚人,而此兩本書幾乎都在為他的蒙太奇理論尋找註腳,他在繪畫上,在詩和小說上,甚至在中國表意文字上,到處尋找蒙太奇理論的泉源,他的結論是,蒙太奇現象並非始於電影,而是始於達文西的繪畫,始於莫泊桑的小說,密爾頓的詩作,甚至始於中國的文字結構中!

    一般而言,愛森斯坦在電影上的主要成就可歸納為如下三點:第一、他在電影啟蒙階段拍了多部在影史上相當有創意的影片,特別是《波坦金戰艦》一片,已然成為影史上偉大的經典作品之一,其他如《十月》、《罷工》及《恐怖的伊凡》等片,也都是極引人屬目的重要經典之作,在電影創作上,他可視之為和格里菲斯等量齊觀的導演,可以並駕齊驅的偉大先驅。

第二、他開班授徒,傳授電影知識,對早期俄國電影的發展可謂貢獻良多。

第三、這似乎是最重要的一點,其影響層面無遠弗屆,那就是透過他豐富文學知識所形成的影史上最早且最有力量的蒙太奇理論,這是使電影邁向藝術之途的剪接手段,上述兩本闡述此一概念的電影著作早已成為影史上最重要理論經典,是一切電影美學的基礎。

    愛森斯坦在闡述他的蒙太奇理論時,他的最重大發現是,蒙太奇現象早在電影發明之前,已經在西方文學中俯拾皆是,不勝枚舉,他在書中對蒙太奇所下簡單定義如下:蒙太奇是一種並置原理的運用,把不同性質的兩個電影鏡頭連接在一起,藉此展現另一新的結合體和新的概念,比方說,鏡頭A取自正在發展中的某一主題的某一要素,鏡頭B取自與鏡頭A同一發展主題的另一要素,將此兩個鏡頭並置(銜接)一起,因而拓展了此一發展中的主題之內容,繼而產生另一層更豐富的意義。

要如何以文學的例子來解釋此一概念呢? 以中國會意文字來詮釋可能更為簡便些,比如,犬+口=吠,這一新形成的字的意思不是狗的嘴巴,而是狗叫的意思,這就是蒙太奇。此外,在西方文學中,包括密爾頓的長篇史詩《失樂園,左拉和莫泊桑的小說等等,例子不勝枚舉。

* 館藏延伸閱讀

1. The Battleship Potemkin : the film companion /Taylor, Richard, 1946-

2.開創的電影語言 : 艾森斯坦的風格與詩學 / [包德衛]David Bordwell; 游惠貞譯

3.蒙太奇之父 : 艾森斯坦 / 史瓦洛Norman Swallow著; 張新方,周晏子譯

* 網路資源延伸閱讀

1. Sergei M. Eisenstein

2.愛 森 斯 坦 與俄 國 蒙 太 奇 電 影 理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