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茜文副教授 / 逢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房市不再是檸檬市場?實價登錄帶來
2012 年 8 月 1 日,政府公告實施不動產實價登錄,又稱「實價登錄 1.0」。之後在 2021 年 7 月 1 日進一步推出「實價登錄 2.0」,將預售屋交易納入管理。這項政策的宗旨在於促進不動產交易透明化,提供市場參與者歷史交易資訊,並健全不動產市場的發展。
當買賣雙方對商品或市場的資訊掌握程度不同時,就會產生資訊不對稱。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學家 George Akerlof 以「檸檬市場」作為譬喻,說明資訊不對稱會造成逆向選擇:優質商品因無法展現真實價值而退出市場,劣質商品 (檸檬) 卻充斥其中,最後導致市場效率下降甚至失靈。因此,實價登錄制度的核心目的,就是透過揭露實際成交價格與相關資訊,縮小買賣雙方的資訊落差,幫助市場參與者做出更理性的判斷,進而提升市場的穩定性。
那麼,要怎麼看出市場因為資訊透明而更穩定呢?其中一個常見的指標就是「議價空間」,指的是物件開價 (標示價格) 與實際成交價格之間的差距。在實價登錄推行前,因為市場資訊有限,周邊物件的成交紀錄又不透明,賣方常常開價過高;買方則因行情不明,只能盲目殺價,導致成交價與開價往往落差極大。但在實價登錄實施後,大家都能查到市場趨勢與附近物件的實際成交價,使得賣方不敢亂喊價,買方也不用亂猜,議價空間自然就會縮小。這意味著市場更透明,交易也更有效率。
其他能反映資訊透明效果的指標,還包括「價格分歧」與「價格波動」。前者指的是條件相似的房子,成交價會更集中;後者則代表當資訊更充分時,能減少投機追高價的不理性行為,使價格變化趨於平穩。此外,資訊透明也有助於防止逃漏稅。過去買賣雙方常刻意壓低申報價格以減少稅負,在實價登錄實施後,實際成交價公開,查核更有依據,逃漏稅的空間也會大幅縮小
【延伸閱讀】
※館藏資源
釣愚 : 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 / 喬治.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f), 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著; 廖月娟譯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