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耀中助理教授/建築專業學院

丁盈茜個人照(照片來源:丁盈茜提供)

丁盈茜,海豐島恰恰恰的創辦人、主理者,曾經是一名地方國中英文老師。四年前年,因「海口放送」計畫,參與了地方創生,青創資歷4年。提起青年在地方創生,他說要給出一句金句很難,如果要和想投入地方工作和青年創業的同學們說句真心話,她想……

「即便沒有計劃,還是把一切都當『日常』去做。
用你顯著的專長,主動出擊。然後,找舞台上!」
—— 海豐島恰恰恰/丁盈茜

「社區工作」,對丁盈茜(Jessica)而言,是一種週末親子共伴的模式,擁有熱衷地方公益的志工媽媽當引路人,還有俗稱丁一半的台西鄉親力挺的她,似乎先天就具備了進入地方的基因。

「對台西的小孩而言,高中就一定要離鄉讀書,然後就真的離鄉了!少子化後,這裡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當我高中放假回家時,我媽就會問我要不要報名社區參訪活動,這些『見學』讓我開始有想像,如果台西能有……。」

和許多青年一樣,對地方工作的熱忱來自於一種「未來想像」,透過大大小小的社區參訪和工作坊經驗累積,她開始針對地方需求(未來想像),來主動接洽並參與。特別是青創初期身兼老師的身份,在帶領學生共學時,她發現獲得的養分和成就感,以及無預料地挖掘到更深刻與真實的地方故事,讓她身陷「地方渲染力」的漩渦中,無可自拔地駛向古雲林海口的青年創生首航。

「我覺得對於可以創造一個讓大家都投入的事情,很有成就感,未來會一直很嚮往、想要去從事。所以第二年雖然很累,但做得很開心,也從很多青創朋友們的熱情與共同價值觀、目標,組合在一起的活動執行中,去思考團隊要繼續在台西永續經營,應該要怎做比較好。」

團隊內部成員的摩擦或者期待不同,永遠是地方工作、青年創業者們,無可必免的課題與階段。團隊的擴大與收編、經濟與理想的斜槓與平衡,能力與潛力的提升與突破,讓她毅然辭去教職、邊讀碩班深造邊持續去創。

丁盈茜與在地夥伴(照片來源:丁盈茜提供)

「回到台西一直是我未來的規劃,想趁年輕還有行動力的時候去做這件事情,然後再忙也要抽空參加一些計畫,因為有『舞台』是件重要的事。」

「舞台」,對Jessica來說,是一個成果交流的機會/契機,不但能訓練她更言之有物,也從溝通、互動交流、情感觸動裡,更深度了解自己與他人/團隊。也刺激她對在地方上「挖到的寶」,產出可行性較高的操作模式。即便是安全牌的老式活動改編,或者先複製再因地打造的新計畫。總之…….

「我們其實有很多…….」

她像極了一個地方經紀人,想把最愛土地上的人文地產景推到眾人眼前,幫地方上的職人串聯、提升、開發建構成一套風土經濟模式。未來是無止盡的航程與冒險,但樂於爬梳與萃取地方紋理與知識庫的Jessica,讓創生變得更具深厚底蘊,使得在地風土在日常中流動與累積。堅持不斷學習、太困難就從倣傚與安全牌著手,自主地成長茁壯,這就是台西的地方青年—丁盈茜。

青年、創生、創業,最重要的是打造有韌性的體質,並非具有天生優勢就等同手握金牌。在丁盈茜Jessica的身上,我們看見了不斷滾動的能量,和把創生與創業當成日常的習慣。或許,就是越「日常」,越「在地」,越讓創業變成志業地充滿正能量。

【延伸閱讀】
※ 館藏資源:

從地方再生到地方創生之路:文創產業發展邏輯/許銘文著
地方創生理論概念與個案應用/廖洲棚等合著
地方創生xSDGs的實踐指南:孕育人與經濟的生態圈,創造永續經營的地方設計法/筧裕介作;陳令嫻譯
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陳美伶著
地方創生來解答:11場讓日本社區變有趣的設計對談/太田浩史等著;長谷川浩己,山崎亮編,曾鈺佩譯
地方創生:文創產業心戰略/陳木村,陳玉玟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