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傑/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
在2021年8月第32屆金曲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獲得年度歌曲獎後,有人提出,〈刻在〉的副歌與西洋老歌〈Reality〉的旋律很接近,而主歌與中國獨立音樂人JINBAO在2019年發表的作品〈自由が丘〉的鋼琴前奏雷同。因此引發,該曲是否抄襲的爭議。
在著作權法上,要構成抄襲有二個要件,一個是要「實質近似」,一個則是要「接觸」。原告需要證明這兩個要件,才能說對方侵害其著作權。如果只證明實質近似,沒證明接觸,由於存在各自獨立完成創作的可能,並不構成抄襲。
是否有接觸的機會或可能,其實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美國有的法院認為,如果「接觸」的證據很強,對「實質近似」的舉證要求可以降低。但是反之,是否因為有「高度實質近似」,就能降低對「接觸」的舉證要求,則不同法院有不同看法。
在這起風波中,身為潛在被抄襲的歌曲著作權人,並沒有真的想要提出侵權訴訟。首先,〈自由が丘〉的創作者JINBAO回應,他聽過〈刻在〉,認為和〈自由が丘〉前面的確挺像,「不過在流行歌曲裡,有幾句像也是存在的,和聲進行一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方面表示,只有主歌的幾句像,也許不構成實質近似,二方面他也沒有想要提起侵權訴訟。
其次,有台灣網友詢問〈Reality〉原唱理查山德森(Richard Sanderson)的看法,他回覆說:「我聽了這首歌,只覺得副歌的兩句有點相似,我不能說有任何抄襲…」原唱似乎不認為有抄襲。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歌曲的著作權並不屬於原唱,而屬於作曲人。作曲人是否認為抄襲或是否想提告,我們並不清楚。
在被指控的一方,〈刻在〉作曲者謝佳旺公開說明:「Reality那首舊歌我是在去年憲哥的某個訪問中提過的之後我才去聽,其實就是【曾頑固跟世界對峙】這句旋律相似,整首歌的表達氛圍完全不同,但這還被說成抄襲我真的很難過。」意思是說,一方面可能近似的程度沒有高到實質近似,二方面也是說自己在創作前不曾接觸過〈Reality〉這首歌。
對另一首歌,謝佳旺說:「【刻在】最初demo是在2019年的3月尾弄好的。而【自由之丘】Youtube裡的發佈時間是2020年的12月29日,但2019年的3月11日在內地的某個平臺上架了。我平常聽歌的習慣是Apple Music,沒有subscribe其他的串流平臺,也不會突然間去到內地的哪個平臺找純音樂來聽。所以可以確定的是,我不可能會偶然地在哪裡聽到這首歌而留在耳朵裡。」這在在著作權法的意思,就是主張自己在創作前沒有接觸過〈自由が丘〉這首歌。 這個案件,目前既然沒有人要提告,就不會有侵權的問題。但我們可從這起風波中,認識到著作原創的重要性,以及侵權的判斷方式。
謝謝教授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