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學院土地管理學系楊文燦老師
肆、休閒與生態保育
過去觀光業號稱是無煙囪的產業,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傾向奢華與舒適,公路開進高山林野、渡假飯店建於自然景觀當中,逐漸對環境生態產生污染與破壞。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政府的法規趨向嚴格保護山野溪流,人們亦逐漸重視環境生態之維護,綠色旅遊,乃至生態旅遊,已融入觀光休閒的活動了。雖然如此,但若仔細觀察業者的開發行為與遊客行為,仍可發現一些不是故意,而是不小心,或是不知道緣由而產生的不當行為,往往導致環境生態的負面影響。做為遊客或業者若適度加以了解與關心,應是有助於遊憩品質的維護的。
植栽綠美化是環境景觀的要素,業者常會栽植一些外來種,或是移植一些飽受斷根與截肢的大樹;步道或停車場以水泥或柏油做敷面;水域因水體停滯不流動而產生優養化現象,致水體含氧量低而造成水質惡化;自然天成的山溪野溝,業者會以安全為由,任意用水泥牆去封固,影響景觀也破壞生態。諸如此類之行為,都是對生態漠視或無知的做法。若是遊客也沒察覺、不在乎,甚至認同,則發展觀光休閒產業而造成之生態保育衝擊,與工業之煙囪排汙,有何差別呢?
要保護遊憩資源的環境生態品質,相信是產、官、學界、人民團體與一般民眾與遊客共同所需承擔的責任。負責任旅遊也因此逐漸被重視與實踐,包括:政府的”無痕山林”運動,就是請遊客只帶走滿意的體驗,不留任何不屬於山林的東西;生態工法是在實施工程時,依生態原則營造一些空間與棲息地元素,給原有的生物能繼續存活與繁衍;遊客進入觀光旅遊場域時,對環境生態懷一份敬畏的心,注意自己的一切行為,避免損及一草一木,更應謙卑地尊重當地人的習俗文化,學習他(她)們的生活智慧與態度。
休閒在古代只有王公貴族與學者才有的生活作為,而王公貴族是以吃喝玩樂為訴求;至於學者呢? 是以人生哲學之思考為依歸。雖然時代演變至今,休閒已是生活必需的人權,當然依然有享樂的需求,但我們若肯花一些心思,去欣賞、讚嘆我們在觀光休閒中與生態保育的關係,或許我們會得到一些人生哲學的啟發。大自然的造化,人與人之間的因緣,是那麼微妙與巧合!道法自然,萬物無所逃於天地間,願大家善用休閒,在生態保育實踐中培養智慧。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