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智彥 老師/逢甲大學 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

想像一下以下的場景

「基地台有強烈電磁波,不要設在我家旁邊啦!」
「基地台斷訊了!基地台斷訊了!我追劇追到一半,怎麼辦啦!」
「我正在用微信談一筆訂單哪!怎麼就斷訊了!?」

… … … … … … … (七天後)

「好啦!好啦!都給你設,只要快點接通網路!!」
「我終於可以好好繼續看劇了!」
「呼!還好沒掉單,生意還在!」
「啊!我女朋友這一週找不到我,跟學長跑了啦!嗚!嗚!誰要賠我啊……」

2020年5月在彰化縣和美鎮上演了一場民眾從抗議到妥協基地台設置的荒謬劇,將當地居民從現代打回原始,七天後又重新回到現代。這驚奇戲碼活生生告訴我們,在長期被科技馴服的我們,一旦失去科技顯得有多麼脆弱。當我們充分享受科技的便利與效率時,可能也得提醒自己某些犧牲是必要的交換,例如隱私、個資、視力、判斷力…等。

智慧城市應用的科技當中,就屬人工智慧(AI)與互聯網(IoT)。如果AI是協助城市管理者的決策支援者,那IoT便是將各個節點串連起來不可或缺的工具。隨著AI技術的成熟,AI元素的加入應用可讓市政服務更有智慧,藉由AI與IoT的整合應用,與未來5G技術及應用的推展,將可推動許多城市升級至智慧城市。

韓國以400億美元從2002年起在首爾近郊打造一座世界知名的松島(Songdo)智慧城市,原訂2015年開始運營,歷經二度推遲,目前暫訂2022年開始全面運營;設定容納30萬人,目前約僅7萬人(1/4)居住該地。細究其中原因,發現智慧城市不僅需要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同時也需要智慧市民和智慧社會。換句話說,智慧城市需要納入市民的情感與體驗,城市也需要具備人文精神與友善環境。許多專家曾明確表示,智慧城市不是充斥大量新技術的發明,它是一套整體的數位框架和生態系統,同時也需要融入市民生活與人文精神,歷史軌跡與傳統文化更是不可忽略。松島雖然很早開發,但其智慧城市的建設,僅包含了結構與技術的結合,卻未將市民生活與交換的交互過程考量進去。因此,智慧城市無論是智慧基礎建設或AI和IoT技術應用,日後的智慧運營與治理將無法偏廢人文精神與自由彈性。     科技為多數人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也讓市民愈來愈離不開它。建立一個具有互動介面網絡及沉浸式數位環境的智慧城市,且在適當的共同規範中建立起數位生態系統,讓市民生活與城市穿梭更有效率。

館藏資源-多媒體資料

  1. 智慧城市2.0. 1. , 南韓松島國際商務. 日本東松島市智慧防災生態城 [錄影資料]
  2. 智慧城市2.0. 2. , 印尼萬隆創意城市. 新加坡智慧之國城 [錄影資料]

本文章封面圖授權:Technology vector created by upklyak – 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