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智彥 老師/逢甲大學 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

想像一下以下的場景

「念高三的哥哥俊明,在校園利用VR完成月球探索功課後,放學在校門口等公車,同學魚貫地在站牌刷上市民卡或手錶,兩分鐘後從不同方向一次來了兩台公車,車側告示牌顯示小明應該上第二輛168號公車,因為最佳路徑的計算可以讓小明提早15分鐘到家。八年級的妹妹雅婷,下課後和怡君沿著人行道散步回家。提早感應到光照不足的街燈照亮了回家的路,書包裡的手機和平板同時也開始尋覓著一根根電桿充電,此時手機顯示路旁的阿勃勒即將在下個月開滿黃金雨,提醒雅婷週末去店裡面取回保養的復古相機。然後她看著清潔隊員依手機顯示的資訊敏捷的收拾塞滿的垃圾桶,抬頭看見路旁的公車對著空無一人的站牌呼嘯而過。一旁顯示的告示牌預告再過五分鐘將會下雨,雅婷和怡君放心的跨過因感測到她們要過馬路而投射的虛擬斑馬線及紅燈號誌,哼著歌跑回家去了。」

上述場景距離完全實現,甚至更好,已經不遠了!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指利用各種資訊科技或創新意念,整合都市的組成系統和服務,以提昇資源運用的效率,最佳化都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品質。」國際大國紛紛加入智慧城市的大發展,包括歐美先進國家,如英國「智慧倫敦(Smart London)計畫」、美國「智慧城市發展計畫」(Smart City Projects);亞洲亦不落人後,如日本的「i-Japan」、新加坡的「Smart Nation 2025」,到南韓的「IoT實證區域建構計畫(Global Smart City)」,印度總理宣稱2015-2020年的5年間要打造100座智慧城市沙烏地阿拉伯將在2025年於紅海岸邊的新經濟特區投資5000億美元,建成一座王儲命名的「Neom」新城,預計將成為世界上最安全,最有效益和最現代化的城市。上述案例都預示國際的城市與城市間的競爭,已非軟硬體的戰爭,而是更創新和多元應用的智慧城市競爭。

台灣已經實現了許多智慧城市的場景,亦足堪是世界其他城市典範,例如ETC(國道電子計程收費)系統、YouBike共享單車、高鐵捷運系統串聯、智慧停車場顯示與管理系統、悠遊卡小額支付系統等。更多智慧城市場景與細節,都已在世界的許多城市完成布局且已開啟智慧生活,未來隨著更佳技術的開發與服務的創新,將有更多國際智慧城市開展新效率的服務與系統化的運作,且讓我們拭目以待的同時,也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夠成為一位模範智慧市民。

館藏資源-多媒體資料

  1. 智慧城市2.0. 1. , 南韓松島國際商務. 日本東松島市智慧防災生態城 [錄影資料]
  2. 智慧城市2.0. 2. , 印尼萬隆創意城市. 新加坡智慧之國城 [錄影資料]

本文章封面圖授權:Technology vector created by upklyak – www.freep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