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秀樺老師 / 逢甲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阿。快過期了,別吃了吧!」阿祥說。

「保存期限到今天,不曉得有沒有壞掉?丟掉好了!」茵茵說。

「買食物記得看一下保存期限,挑日期比較遠的。」亮仔說。

「在特價耶。但有可能快要過期了。要買嗎?!」酷哥說。

「你會考慮買即期食品(expired food)嗎?」嬌妹問。

我國食藥署「市售包裝食品有效日期評估指引」中,指出「保存期限」為「在特定儲存條件下,市售包裝食品可保持產品價值的期間」,且此日期是從製造日期算起,產品可以保持品質的期間;「有效日期」則是「在特定儲存條件下,市售包裝食品可保持產品價值的最終期限」,以確保食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因此,食品上的到期日標籤(expiration date label)代表商品生命週期與新鮮度的重要資訊,消費者通常視它為消費者購物的潛在識別,藉以判斷該食品是否在最佳品質狀況下,並影響著消費者的態度、偏好與購買決策。

距離有效期限愈近之食品會引發消費者對此一商品在安全性與品質上的疑慮,亦會因為個人的食品知識、健康考量、知覺利益與風險等而左右其購買意願與願意支付價格,且當消費者對各種到期日標籤感到困惑,無法透過自身知識來判斷即期或到期食品時,則會加速食物丟棄與浪費的行為發生。誠如近期便利超商熟食到期丟棄之浪費事件所引發之社會大眾的討論,沒有壞卻必須丟棄之浪費現象,但又為了維護食品安全卻只能丟棄之事實無奈,政府與業者也積極努力研議商品有效期限的標示改善、推出即期品銷售專區、透過價格優惠鼓勵購買即期品、用大數據運算輔助進貨數量等對策下,消費者端對即期品之認知與態度,似乎也應一併改善與提升。

依據美國農業署(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對即期標籤的定義,此標籤代表該食品在最佳質量且非不安全的日期,且清楚指明該食物若在家庭存儲期間到期,如果處理得當,產品應該仍為安全、健康,且具一定品質。此一定義即可明確的表明,一旦消費者對於日期標籤正確解讀或無法擁有食品儲存相關知識,在消費端很可能因知識與觀點的不足而產生了許多不必要的即期品丟棄,或拒絕購買即將到期之食品。雖在國內對於即期品之相關研究與應用層面的探討略少,但歐美學者透過研究指出,消費者端對於永續發展、循環經濟等議題的正確認知,將有助於降低即期與到期食品之食物浪費,永續發展中強調在全球資源耗竭、經濟成長缺乏永續性延續之情況下,身處消費端的我們應要日益注重是否產生資源過度消費或浪費問題,在資源取得相對容易的現今物質社會中,因不當辨別食物的日期標籤、誤將尚可食用之即期品隨意丟棄等之情況下,實需透過政府與社會大眾透過各種管道進行消費端的再教育、宣導或政策上的公信力執行,以提高國人對於即期品的認知與轉換一般社會大眾對於即期品的負向認知,方能確切降低因無論在零售端、消費端或是家庭端上,因即期品所產生之食物浪費現象,而消費者自身對於永續消費的責任亦應難辭其咎。

館藏資源

※    浪費 : 全球糧食危機解密

※    剩食 : 香港人每天掉的超過三分一是食物

※    Taste the waste 你在浪費食物嗎? [DVD]

網路資源

※    減少剩食與保存期限的兩難課題

※    惜食不浪費,剩食有解方:以賞味期取代有效日期,各界怎麼看?

※    別再替它貼標籤!英國超市為何拒絕標示「賞味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