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闕帝丰老師 / 逢甲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本系列的前兩篇文章介紹了兩部以男性角色命名的小說。在接下來的兩篇文章中,筆者將介紹兩部以女性角色命名的作品。然而,這兩部作品中的男主角都相當值得玩味。因此,此兩篇文章討論的重點依舊會放在這兩部作品中的男主角身上。

第一本要推薦的小說是海伍德(Eliza Haywood, 1693-1756)在1724年發表的《范德萊納》(Fantomina; or Love in a Maze)。《范》一書的有趣之處在於發現小說同名女主角范德萊納如何透過不停的變裝來轉換自己的身份,以便將男主角包伯萊澤(Beauplaisir)玩弄於股掌之間。包伯萊澤在小說中被塑造成一名典型的十八世紀浪蕩子(libertine)。身為一名稱職的浪蕩子,包伯萊澤在小說中不停地追求新的女人,並且在厭倦她們之後立刻頭也不回地拋棄她們。在這看似傳統浪蕩子至上的故事情節中,海伍德巧妙地讓范德萊納「扮演」這所有的女性角色。換句話說,包伯萊澤所追求且得手的「眾多」女性,其實都是范德萊納一人。雖然說,范德萊納後來因為懷孕不得不把這一切事情告訴自己的母親以及知會孩子的父親包伯萊澤,但後世學者們依舊認為《范》一書展現強烈出的女性自覺。然而,此小說的貢獻並不止於此。海伍德對於包伯萊澤的刻畫,也讓讀者們看到「浪蕩子」此一名詞的演變。

相較於復辟時期(Restoration period)那群挑戰體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的浪蕩子們,十八世紀的浪蕩子們在追求個人愉悅的同時多了一份「良善的心」(good nature)。此一良善的心跟本系列第二篇文章的「多愁善感情緒」有所不同。浪蕩子的「良善」體現於其理解對方的處境後,進而願意「暫時退讓」的決定。然而,這樣的決定必須建立在其愉悅的追求可以被滿足的先決條件之下。在小說中,當包伯萊澤以及范德萊納第一次見面時候,包伯萊澤從一開始堅持要范德萊納陪他過夜,到後來因為相信了她所編的故事,所以「勉為同意」她離開,但他也同時要求范德萊納承諾下次不會再發生一樣的事情。對照同時期其他浪蕩子相關小說,讀者們可以發現海伍德對於此一男性角色的描繪相當到位。換句話說,透過閱讀《范》一書,讀者們對於十八世紀的壞男人以及女強人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也是我推薦海伍德《范德萊納》一書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