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闕帝丰老師 / 逢甲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對於大多數的讀者們來說,「十八世紀英國文學」可能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彙。每當筆者在校外演講說到自己的專長領域是十八世紀英國文學時,很常看到底下聽眾一臉疑惑的樣子。在稍微好一點的情形下,還會有聽眾提到《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 1719)或是《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 1726)。這兩本小說確實可算是十八世紀英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但在這兩本小說之外,其實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還有許多饒富趣味的作品。為此,筆者試圖透過「淺談十八世紀英國文學」系列的四篇文章,來向大家介紹幾本值得深入閱讀的十八世紀文學作品。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介紹《克林克探險記》(The Expedition of Humphry Clinker, 1771)這本小說。
斯莫里特(Tobias Smollett, 1721-1771)在《克》一書中,透過主人翁布蘭伯(Matthew Bramble)的視角來闡述故事的內容。與同期同類型小說相比,《克》一書最大的特色是主要敘事者並非是小說的同名角色。然而,這樣的差異也凸顯出斯莫里特在這本小說所傳達的重點與其他同期小說不同。在《克》一書中,我們看到布蘭伯為了治好自己的痛風,以及保護自己的姪女莉蒂亞(Lydia)而走上了遊歷英國的旅程。此旅程在意義上來說,跟十八世紀年青男子為了成為一名有豐富閱歷、並且準備好進入社會的紳士(gentleman)而進行的壯遊(the grand tour)類似。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布蘭伯的類壯遊之旅主要是為了讓名有一定社經地位的中年男子,成為能「修身」且「齊家」的十八世紀男性典型(masculine ideal)。這裡的「修身」指得不只是布蘭伯的道德高度,也與其的健康情形有關。至於「齊家」的部分,則包含其如何照顧家中老小,以及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
延伸閱讀: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