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星期日下午4點50分,由樹林車站開往台東車站的6432次普悠瑪號列車,在進入曲線半徑306公尺的新馬車站大彎道時,因超速出軌翻覆,最後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的事故。
這次事故列車是日本車輛製造的傾斜式電聯車「TEMU2000型」的特快列車,以卑南族語稱大首領的「普悠瑪」命名,由台鐵於2012年引進,和太魯閣號一同成為台灣鐵路升級的兩款新式電車,列車以8節車廂一組,採過彎傾斜技術節省行駛時間。
負責製造普悠瑪列車的「日本車輛製造公司」坦承,列車設計有疏失,普悠瑪號車的線路連接設計與台鐵的設計圖有所不同。日本車輛製造表示,確認過當初製造車輛的設計圖後發現,並沒有繪製必要的配線,因此切斷ATP後不會自動將訊息回傳給行控中心。
然而事故發生之後,台鐵高層針對災難並不思考長年下來結構性問題造成事故頻傳,反而將責任加諸在基層員工身上,近十多年來, 台鐵人力從2.4萬人縮減至1.3萬人,人力精簡卻仍要負龐大的運量,不僅駕駛員超時工作嚴重,最重要的基礎鐵路、列車養護人員也嚴重不足,被退休金壓得喘不過去的台鐵,又因為政策要求,長達22年無法調整票價,在負債高達1,200億元的營運現況下,汰舊換新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政府在編列四、五千億預算投入華而不實的前瞻軌道計畫時,是不是應該集中資源來挹注台鐵,改善百年台鐵的沉痾,給人民一條安全回家的鐵道。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延伸閱讀:
- 館藏資源:
廉價出口的末路( 今週刊1141期)臺灣鐵道紀行 - 網路資源:
百年台鐵 為何老窮疲? 事故後,台鐵未來目標六大方向 台鐵困境,是台灣真實面對的公共安全問題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