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宗方濟在2017年12月出訪緬甸與孟加拉時,首度打破沉漠,提及羅興亞(Rohingya)這個敏感的詞彙,他請求羅興亞人原諒世界對他們的泠漠。
8月份一場接近種族清洗攻擊,讓羅興亞人的悲歌躍上國際版面,這使得過去被歐美人士視為緬甸曼德拉的翁山蘇姬,引起國際一片撻伐,並要求褫奪其諾貝爾和平獎。
至今約有60萬羅興亞人從緬甸逃往孟加拉,但等待羅興亞人的並不是一條康莊大道,本身條件並不優渥的孟加拉政府起初打算將這批難民送往巴山查爾島,一個居住條件嚴苛的孤島,可以有短暫的安全,但不是可以永遠居住的家。
近期兩邊個政府簽訂了合作備忘錄,羅興亞人可以重返緬甸,但回家不是條安全的路,有可能面臨另一場攻擊,已經無家的他們,又將要在被安置在哪?
大部分緬甸人稱羅興亞人為Gala,這個詞泛指所有的穆斯林,包含印度教徒,具有貶義的用語。
羅興亞人主要居於近孟加拉邊界的孟都和布帝洞鎮,信奉伊斯蘭教,有自己的文化及語言,英國殖民時期,鼓勵孟加拉的穆斯林移民,使得一百多萬的羅興亞人遷移至緬甸,他們曾經屠殺及掠奪緬甸人、這樣記憶烙印在緬甸人心中,即便世代更替也無法和解,根據緬甸的公民法,羅興亞人被歸類為孟加拉人,屬於非法移民,沒有公民的身份,羅興亞人無法自由遷徒,也常被任意徵稅,強徵土地,他們被形容為世界上最不受歡迎的人們。
人權觀察呼籲緬甸政府應修正1982年頒佈的公民權法案(Citizenship Act),刪除當中種族歧視的條文,讓羅興亞族的兒童能取得國籍,以免他們淪為無國籍者。
【資料來源:關鍵評論】
延伸閱讀: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