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彥彬老師/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前言:中國崛起帶來了中國熱,「認識中國」儼然成為最熱門的議題;然而中國是一個龐大複雜的政經文化體,從不同角度,往往觀察到不同的現象,得到不同的理解與判斷,因而往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將利用這個網際網路上的系列文字,談談「中國的網路政治」、「中國的網路管制」、「中國的網路公民運動」、「中國的網軍與網路黑社會」四個主題,各以幾件時事簡介網路(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與影響,以供讀者認識中國的一個切面。

中國的網路政治
2010/03/01
為增進國家的競爭力,中國政府自1990年代開始積極進行資訊網路的基礎建設,以建立「網絡社會」為目標,重點工作包括「政府上網工程」(建立各級政府的正式網站,提供政府資訊)、「電子化政府」(政府網站與政府辦公自動化系統相連,人民在家即可得到服務)、「各行業上網工程」(各行各業與千家萬戶都連上網路,以分享資源)等三部曲;隨著此一進程,網路在十餘年間已經高度普及,而且還在持續深化其影響力之中。
中國的網民據估計達到3.38億人,超過全美國的人口,以致網路輿論非常發達,許多消息跳過傳統媒體,直接經由網路而迅速炒熱,形成可觀的言論力量。中國政府的統治階層非常重視此一潮流,積極運用網路的各種溝通功能,以期發揮有利於中共統治的政治效果。以下介紹兩則近聞。
領導人親自上網與民溝通
2008年6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網「強國論壇」首次與中國網友進行20分鐘的線上互動,雖然只回答了3位網民的問題,已經引發了外國媒體的震驚。總理溫家寶則於2009年2月28日經由中國政府網的訪談室,首度與網民線上直接交流,後來更公開宣佈今後每年都至少一次與網友線上相見歡。他在今年2月27日果然信守承諾,經由官方媒體新華社直接與網友線上交流約兩小時,即席回答各種問題。
除了宣稱每日上網以外,胡錦濤與溫家寶各自都有專屬的Facebook,溫家寶的Facebook據說目前粉絲已超過10萬人,儼然成為網路人氣王。猶如同時擁有Facebook和Twitter的美國歐巴馬總統,以及推出治國週記的馬英九總統,胡溫兩位年近七十的政治領導人,似乎也自居為網路一族的忠實成員,博得許多網友稱「酷」。
誠然,這些只是一些點綴性、象徵性的舉動,胡溫絕不可能經常與網民線上互動,或以網路來取代其他傳統的政務工具,而且這些互動是否完全未經設計或篩選,仍令人存疑;然而,其政治效應亦不容低估。經由與網民的直接互動,領導人既可展現親民作風,拉攏原來存有世代差距的年輕人,又可藉機進行各項政策的說明與行銷。尤其,網路所象徵的科技、自由、活力、平民化的價值,正可沖淡中共一黨統治的刻板、傳統與森嚴印象,亦有助於改善對外形象,或許能夠稍稍降低國際對中國崛起的疑懼。
府設立網路新聞發言人
自2009年上半年起,雲南省開始在地方基層政府與公安部門試行網路新聞發言人制度。8月間,廣東省的工商局也開始以「廣東省工商局網路發言人」的名義答覆網民的疑問;雲南的貴陽市政府則於9月宣布啟動「市政府系統網路新聞發言人」工作,成為中國第一個正式推出網路新聞發言人的地方政府。許多其他省份的官員與中央部門紛紛向雲南請教經驗或開始仿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也對雲南的做法表示肯定。
據官員表示,網路發言人制度將是中國未來的一項趨勢。網路的最大特點是敢於質疑,有質疑就會有謾罵。這時候網路發言人的坦蕩、寬容、容忍就特別重要。因此,合格的政府網路發言人必須具備三項特質:要有坦蕩的力量應對網民、要有求真的力量贏得信任,要有人格的力量贏得公眾。
我們不能誇大網路發言制度的影響,畢竟還只是部份地方政府的起步開端,而且政府發言是否實問虛答,或者只是做為由上而下的宣傳機器,仍需要後續的觀察。然而,這個官民溝通的網路新管道,具有傳播迅速、參與廣泛的特點,政府必須快速回應網民的提問,回應的速度與品質也會立即得到快速的網民評價,因此政府應該會受到較大的壓力,不能對於民意完全視而不見,更必須在回應的過程中展現效率、善意與誠意的形象。此一趨勢,對於缺乏選舉制衡機制的中國政治,或許能夠部分實現民主的價值,或者反過來說,也可以部分減輕要求體制民主化的壓力。
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2010年2月21日登上中共官方傳媒《人民日報》下轄網路媒體「人民網」的微網誌:「人民網微博」,此一消息迅速登上中外媒體的版面,也使胡錦濤立即成為該微網誌的人氣王,當天吸引超過萬名粉絲,更增添開張不久「人民網微博」的人氣,註冊用戶瞬間大增,原本只有兩千多人,一天之內就超過一萬人。雖然許多網民發覺胡錦濤「開博」後遲遲沒動靜,懷疑「人民網微博」有藉胡錦濤之名拉抬網站人氣之嫌,甚至懷疑該微博帳戶已被取消了;然而,無論如何都可看出網路正日漸成為中國政治運作中的一個明顯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