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明仁老師/逢甲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在台灣,每到了夏天,幾乎家家戶戶都得開冷氣,才能抵抗酷暑。建築物的冷氣空調用電量約占其所用電量的 4 ~ 5 成,比例最大,其次是照明用電的 3 ~ 4 成。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等單位的調查結果顯示:一棟設計優良與不佳的建築物外殼,其空調耗電量可相差 4 ~ 5 倍之多,而在照明的耗能上也還有 20 ~ 30 %的節能空間;由於一棟建築物的壽命至少 40 ~ 60 年,因此只要規劃設計得宜,建築節能的空間很大,累積的效益相當驚人,而且很輕鬆就可以達成省能的目標。建築節約能源設計有多大本事?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解析,這套設計技術規範實施 20 年後,可以省下約 7 %的全國尖峰用電量,相當於全國所有的水力發電廠,或一部大型核能機組;每年可節省 46 億度的電,也相當於減少排放 700 萬公噸的二氧化碳,而這只要多留意建築物外殼(指外牆及屋頂)的開窗及遮陽設計、座落方位和隔熱處理等問題,就能小兵立大功,達到上述驚人的貢獻。
   
圖1  適度的開口加上遮陽,就能利用建築物節約能源

綠構造、綠建材打造安全健康屋

        每個人都希望住在一棟堅固又安全的屋子裡,尤其在台灣這塊地震頻繁的土地上,建築物構造的安全性更加令人重視。不過,一般人總以為建築物要耐震、要安全,就是鋼筋水泥用得多,牆壁、柱子做得又厚又粗,事實上,這種觀念似是而非,過度的結構設計,不僅違反耐震原則,還會因建材的不當使用而衝擊地球環境。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建築技術規則」的綠建築專章,已針對樓層高度在 11 層以上的新建築物,要求建築構造上應採用合理、且低環境衝擊的設計,也就是所謂的「綠構造」,建築師以此為藍本,蓋出來的房子即能兼顧安全、生態、環保及再生等要求。

        綠建築講究「建築內外皆環保、健康」,從外部結構到內部裝修,只要採用綠建材,不僅住得健康,不會有甲醛等有機揮發物質(VOCs)危害人體,也不會因為過度使用砂石而造成河川生態浩劫及橋梁等公共設施損壞,是利己也利人的環境永續行動。

        餐飲界崇尚養生、天然的健康風潮,居住的健康與環保議題也逐漸在醞釀,目前內政部正推動綠建材標章制度,推廣建築空間使用「健康」、「高性能」與「再生」的綠建材,其在建立科學的認證制度之後,透過法令的規定,除能有效控制建材的品質與性能外,並可減低建築使用者的健康危害風險,同時促進國內建材產業升級,使綠建材成為新時代產業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