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明仁老師/逢甲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台灣的「綠建築」始於2001年,共分有四大指標群:分別是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等四項指標群;涵括有九項指標,分別是:1.生物多樣性、2.綠化量、3.基地保水(以上屬生態指標群)、4.日常節能(屬節能指標群)、5.二氧化碳減量、6.廢棄物減量(以上屬減廢指標群)、7.室內環境、8.水資源、9.污水及垃圾改善(以上屬健康指標群)等九大指標。

建築基地綠化  打造鳥語花香好環境

        二氧化碳(C02)是威脅你我生活環境的幕後黑手,在綠建築的環境設計中的「基地綠化量」,就是抑制二氧化碳的高手。植栽綠化是民眾最熟悉的項目,事實上,正確的綠化植栽,不僅可以有效吸存、固定二氧化碳,且在紓緩地球溫室效應、都市熱島效應及營造賞心悅目的生活環境上,都能幫上大忙。

  拿固定二氧化碳的效果來評核綠化成果的好壞,不僅是國內第一次,也是全球首見,足以成為全世界推動綠建築的先驅。建築基地綠化植栽的二氧化碳總固定量,是採用各類植物的二氧化碳固定量乘以其種植面積的總和;這和過去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業主不能只憑個人好惡決定植栽種類,而需依照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指標的引導,如此既可鼓勵業主多採用台灣原生種植物,且優先選擇二氧化碳固定能力較佳的樹種,若以此方式進行複層植栽搭配的話,那植栽綠化的效果將更為顯著。例如:在建築基地設計指標上規定:學校建築每平方公尺的二氧化碳固定量為 500 公斤;商業區和工業區各為 300 公斤,其餘用地為 400 公斤,都要靠基地植栽綠化來符合規定。而立體綠化、複層植栽的具體表現,除一方面可以彌補公園開闢面積不足與速度緩慢外,另一方面也利用複層的綠化來營造出多樣化的小生物棲息地及以原生植物、誘鳥誘蝶植物來創造生物多樣性的生活環境,讓鳥語花香的居住環境與你我同在。

   
1  複層植栽加強二氧化碳固定的效果

建築基地保水 居家環境更宜人

  近幾年,我們的居住環境面臨兩大待改善的課題,一個是颱風季節豪雨容易成災,另一個則是夏季的都市熱島效應愈來愈嚴重;國內實施的綠建築評估指標中之「生態標群」有三項綠建築設計指標,其中以「建築基地保水」作為治療上述兩大環境病症的良藥。

  所謂建築基地保水設計,就是讓建築基地的地面,儘量保持它的透水功能。例如:在車道、步道、廣場、平台等地面上,採用透水性鋪面的透水設計,或採用貯留滲透水池,或人工花圃等方法,讓雨水以自然滲透方式滲入土壤,來促進基地的透水功能及都市環境的水循環,同時達到調節微氣候及防洪的功能。尤其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區,除了可涵養地下水源外,也能增加土壤生物與微生物的存活機會,例如:蚯蚓可以翻鬆土壤,鳥類捕食蚯蚓,老鷹捕食鳥類等,帶動食物鏈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自然而然就讓生態豐富起來,促進生物多樣性;而地表能正常呼吸循環之後,炎熱的空氣被地表蒸發上來的水氣降了溫,都市熱島效應就能逐漸改善。(待續)
 
2  透水性鋪面並能強化循環能力的透水磚植草磚或花圃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