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保村 / 逢甲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行住坐臥、動靜閒忙、案牘勞形之間,我們身心容易緊繃,不知不覺中也容易隨境而轉、隨俗而迷,心也易渙散而不集中,無法一心一意,念茲在茲。吃頓飯,不是狼吞虎嚥,就是一口飯中浮現出好多個念頭。工作、開會、念書、開車、言談之間,也是一樣,當中也總是夾雜著好多個思緒,作不像作,念不像念,言不像言,有開沒開……。失神之際,不只效率不佳,也就這樣,渾渾噩噩,虛度一生,遑論為「生命定位」。相信,這種失焦的人生,絕非你我所要的。
有時,我們心也會浮、氣也會燥、意也會亂、情也會迷,此時,我們會昧理失智,煩惱也不斷,身心更不得自在。心既不清明,意亦不潔淨,那來晴空朗日?那能清澈見底,照見「本來」!此時,如何自處呢?如何解套呢?
想想看,為何源頭的水總是那麼清甜!那麼潔淨!因為它源自「天真」,沒有污染。下游的水藏污納垢,或用明礬可以去污除垢,或加裝濾水器才能還其本來。一杯混濁的水,只有讓它靜下來,慢慢沉澱,才可析離清與濁,還原其本然的清淨。如果,想回復心的清明、意的潔淨,就須要濾「心」器,它在那裡呢?
一在,生活簡約中;繁雜浪擲,往往讓我們不勝其煩,壓力不斷,且窮於應付;要化繁為簡,回歸簡樸,少欲知足,才會減低身心的負擔。
二在,身心放鬆中;步調快急、緊張,欲速不達,身體與情緒容易緊繃,身心因此容易疲累,工作效率因而降低;凡事,處之泰然,不急不徐,從容不迫,按部就班,緊湊有序,身心自然安穩,做事因此會有效率。
三在,全然放下中;天下事沒有絕對性,只有相對性,處處都是中心,而無絕對的方位、上下、高低、美醜、是非、好壞;凡事「毋意毋必毋固無我」,拋卻主觀,客觀以對,以客為尊,居高思危,謙沖自牧,無我處世,則能事事無礙、處處逢源,隨時都是愉悅的活泉,如此放下,不是何等自在!
四在,一呼一吸中;生命在呼吸中,一口氣吸進來,虛空盡在吾心,一口氣吐出去,身心盡歸太虛;身心在呼吸當中不祇得到舒緩、放鬆與調和;生命也在有律有序中,與自然合一同步;同時在生生不息、渺渺冥冥中,展現生命的自然天真。
五在,隨時覺察中;無論是吃飯或是睡覺,吃茶或看報,工作或是念書,念念不離當下,覺知此時此地在做什麼,安住於當下,專注於當下,不隨外境而轉,境來境去,隨它來隨它去,不迎不拒,不取不捨,只要看著它可以了!久而久之,當下這「空隙」拉大了、拉長了,自見生命是何等「風光」!
六在,六根收攝中;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收攝外界訊息的管道,但是,成是它們,敗也是它們。因為它們可讓我們「轉識成智」,但它們也會讓我們會以為六根所收攝的是真的,讓我們衍生「妄想執著」的也是它們,古德不是說:「六根門頭盡是賊,晝夜六時外徘徊,無事上街逛一趟,惹出是非卻問誰?」又說:「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守一場;不經一翻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總之,要找尋生命的活水源頭,安裝生命的濾心器,就在「生活簡約中」、「身心放鬆中」、「全然放下中」、「一呼一吸中」、「隨時覺察中」、「六根收攝中」!
【相關活動】
◎「2009年佛學與人生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21日於逢甲大學人言大樓地下一樓 第四、六國際會議廳,將邀請宗教界與學術界的人士展開智慧與生命的對話。
◎「歸零–樂活心生活」演講:2009年12月3日 13:00~15:00 於逢甲大學人言大樓十樓通識沙龍。
【圖片來源】
Christopher Jamison(2009)。淨心 : 如何消除八種不快樂的負面思想(鄭嘉珷譯)。台北:商周。
【延伸閱讀】
Ajahn Brahm(2007)。禪悦:快樂呼吸16法(賴隆彥譯)。台北:橡實文化。
Andrew Harvey(2002)。自悟之路(劉蘊芳譯)。台北:方智。
Dan Millman(2008)。心靈的運動家(鍾佳宜譯)。台北:海鴿。
Eckhart Tolle(2008)。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張德芬譯)。台北:方智。
Eckhart Tolle(2008)。當下的力量: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梁永安譯)。台北:橡實文化。
Eckhart Tolle(2009)。修練當下的力量(張德芬譯)。台北:方智。
Eckhart Tolle(2009)。當下的覺醒(劉永毅譯)。台北:橡實文化。
Jeremy W. Hayward(2004)。給凡妮莎的信:一位科學家解開女兒心靈封印的25篇眞言 (廖世德譯)。台北:人本自然。
一行禪師(2004)。觀照的奇蹟(周和君譯)。台北:橡樹林文化。
許添盛(2007)。我不只是我 : 邁向內在的朝聖之旅(張雅眞文字整理)。台北:賽斯。
陳香(2008)。禪詩六百首。台北:國家。
蔣述卓(2003)。禪詩三百首賞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