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保村 / 逢甲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身體受傷了,容易察覺,我們都需要親人或朋友的關心與照顧。當旁人不小心碰到傷口時,我們會痛,對方通常馬上說聲對不起,我們也容易釋懷。同樣的,看到人家身體受傷了,例如,流血了,我們會同情、會可憐他;如果親友住院了,我們通常更會帶著或水果或鮮花或補品去探病,希望他們早日康復。
可是,當人家或家人悶悶不樂,或者生氣、怒言相向時,我們卻往往忘記或忽略對方的「心」已受傷,甚至於仍然「以牙還牙」,回報以三拳。身傷與心傷,同樣是傷,為何我們的對應總有這樣的差距?
家庭中不是常遇到下列令人「傷心」的情景嗎!
情境1: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問他發生甚麼事,他卻不屑的說:「你好煩
喔!」
情境2:太太問先生晚餐想吃甚麼,先生竟語帶抱怨的說:「結婚這麼久,連我喜歡吃甚
麼,妳還不知道?」
情境3:先生下班回來看到太太沮喪的坐在客廳裏,便關心的問:「心情不好嗎?」沒想
到太太卻生氣的說:「你怎麼到現在才回來?」
情境4:疲累的父親下班回到家,看到凌亂不堪、散落滿地的玩具,父親通常對小孩破口
大罵:「亂七八糟!」。
處在類似這些情境,家庭中的空氣一定凝結了!可能馬上就是一場「雷雨」或「暴風雨」,你如果是當事者,你會如何回應?
當事者如果馬上讀到對方的心境,做如下適當的回應:
情境1:媽媽對甩書包的的孩子說:「你今天在學校受委屈了,來,告訴我發生了甚麼
事。」
情境2:太太可以對發脾氣的先生說:「你心情不好,除了我之外,還有誰惹你生氣
啊?」
情境3:先生可以對沮喪的太太說:「整天在家帶孩子真辛苦,妳希望我現在為妳做甚
麼嗎?」
情境4:挨罵的小孩,在收拾乾淨後跑來擁抱父親,然後問:「爸爸,你今天在辦公室裏一定 遇到不愉快的事,是嗎?」
這樣的處理,相信,當事雙方必定頓時釋懷!「悲劇」馬上轉為「喜劇」!
身傷,一段時間就治癒了,可是,心傷有時比身傷的傷害更大,更不容易康復。同樣的受傷,身傷容易看到,心傷卻不易領受,這是人性的盲點。
面對這些情境,若當事人認為對方針對你在發脾氣,一定也會開始生氣,不是回罵一句難聽的話,就是用冷漠與迴避來拒絕對方,這種反應也是人之常情,卻也是慣性。因為,我們也受傷了,需要自我防衛。
可是,如果我們能看到:他對我兇,是因為他的心受傷了,他需要被瞭解、被接納。看到對方的心,同理心以對,意識到我們曾經受傷,傷口也尚未復原,或警覺到對方「心」傷到了,將參數深化或放大,轉個彎,換個念頭,彼此間的傷口就撫平了!不是嗎!?
【延伸閱讀】
1. 釋證嚴(2000)。心靈之窗 : 守護眞心、重建希望。台北:慈濟。
2. 黛恩(2003)。改變心境,就能改變環境 : 把逆境轉成順境的42種心境。台北:普天。
3. 葉舟(2009)。北大教授給的24項人緣法則。台北:廣達。
4. 理查. 狄維士(2009)。扭轉人生的10句話:安麗創辦人的成功智慧,廖建容譯。台北:天下遠見。
5. 約翰. 葛瑞(2009)。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365日愛的叮嚀,柯清心譯。台北:天下遠見。
6. 泓逸(2009)。笑拈蓮花 : 讓你頓時開悟的禪意精品集。台北:達觀。
【圖片來源】
朴聖哲(2004)。心靈維他命,金琇賢繪,徐月珠譯。台北:三采。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