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珍玲老師 / 土地管理學系)

環保葬

隨著人口大量湧入都會區,城市土地使用愈見飽和,活人與死人爭地的情形也愈發嚴重。以台北市為例,從1950年代幾十萬人口,現已超過260萬人,都市周邊可被利用之殯葬用地早已不敷使用,遑論都市內本來之殯葬用地,早多已被變更改為建地使用,且殯葬存放設施無論在都市或鄉村,傳統上均屬於鄰避設施,非但公私部門新開闢之殯葬用地取得困難,連既有殯葬用地更新或增建殯葬設施,亦常遭遇民眾強烈抗爭與民意代表阻力。故為提高土地資源利用及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危機及少子化之趨勢、「環保葬」已然成為現代殯葬之最佳方案。

目前各國環保葬中最受歡迎的為樹葬加植存,因二者相和之景觀最佳,土地資源利用率最高,且資源消耗最少、管理維護最易。以台灣總面積有近80%山坡地之地形,多颱風、暴雨、土石質鬆軟、水土涵養差,又高污染之現狀,能兼顧水土保持及碳吸存高之樹葬,實為台灣殯葬之首選。故政府實應盡速擬訂政策多加宣導及鼓勵,且應先做好地質調查,以免植株不適合之林木,並應注重景觀規劃、水土保持及環境永續等因素,以免反添管理維護單位及遺屬之困擾。

依調查,國人在瞭解環保葬之方式及內容後,採行樹葬之意願最高,且無論是樹葬、花葬、灑葬、海葬或植存,都會有引領員帶領著家屬完成所有的儀式或程序,既簡單,又莊嚴肅穆。惟此一新興殯葬方式,因與傳統風俗習慣不同,多數民眾並不十分瞭解,因而產生疑慮,除非往生者之前就已決定此種方式,否則遺屬多交由殯葬業者依傳統殯葬方式處理,甚為可惜。目前各縣市公墓多設有樹葬區,詳細情況可上內政部民政司專屬網站參考。

此外,樹葬的技術也一直在提升中,例如瑞典一家名叫Promessa的公司,使用零下196度的液化氮,通過液化氮快速冷凍的過程,將屍體變為結晶狀態,再經過震動將屍體化為顆粒,然後將顆粒收納起來進入冷凍乾燥,經過儀器去除雜質後,再裝入特別製作的綠色棺木,最後將棺木埋葬在地下,將屍體完全土壤化「化作春泥更護花」,為植物供給養分,並將屍體處理之環境成本降到最低,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推行之綠色殯葬方式,除瑞典外,德國、南非等國亦已完成法制化,較詳細內容可參閱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40818

凡人有生必有死,如何規劃人生最後的旅程,並為地球盡最後一份心力,不僅是往生者之心願及遺族之責任,亦是現代國家及國民為環境應盡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