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保村 / 逢甲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金融海嘯,美國首當其衝,也重創全球,尤其是崇尚資本主義的歐美國家,到底真正的原因為何?到底資本主義社會運作那裡出了問題,是否可完全歸咎於資本主義社會運作的動力的「自利心」與「競爭」?
不可否認的,人類任何行為均有其動機,A. Smith《國富論》一書基於倫理學的素養,認為「自利心」實是產業革命經濟社會運作之所繫,經由市場競爭機制,會達成私利與公益調和的結局。自利心是人性本然,是理性行為。每個人都會根據現有訊息盡力做出最好的決定,每個人也最清楚對「自己」最「好」或最有「利」在那裡,也知道怎麼做,對自己最好。自利行為會考慮利益與成本,以實現最大滿足或最大好處。今天,電子科技的日新月異,金融商品的推陳出新,無非是「自利心」、「競爭」下的產物,但是,資本主意的順利運作並非祇有「自利心」、「競爭」二元素,所謂「分工合作」、「公益」、「企業社會責任」(CSR)不也是現代社會所強調的嗎!?分工、專業化需以「合作」配合,在「競爭」下各個人都儘量發揮自己專長,公平交易(或交換)之後,彼此的幸福才可望提升。
A. Smith早在他1759年的《道德情感論》中就談到與自利心並存的同情心;同情心是惻隱之心,是無私的愛心。書中也討論良心、宗教、義務感、正義與仁慈、博愛與克己等各種道德情感問題。晚近,A. Sen在《倫理與經濟》(1987)更加以發揮,並澄清世人對A. Smith自利心的誤解。Amartya Sen(1999)也提到,實證顯示,日本人產業的成功,責任、忠誠與善意一直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森島(Michio Morishima,1982)就指出,「日本人的民族精神」(Japanese ethos)很難與自利行為所描述的簡單架構相調和,日本人許多經濟活動中,是由許多人的團隊共同完成。社會學家Max Weber也指出,非利潤動機在資本主義的成功扮演重要角色。今日商場上也講究企業道德、信用與契約-如相互信任與顯性、隱性的規範使用,但是這種良好企業行為的基本規範有點像氧氣,在缺氧時才會對它有興趣。可見自利心並非經濟社會運作唯一主力。
高承恕教授(2009)指出:過度生產(overproduction)、過度消費(overconsumption)、過度的財務槓桿(overleverage)、過度恐慌(overpanic) 等四個過度(Overs)問題是金融海嘯的真正肇因。這四個問題的背後,其實隱藏貪婪、機會主義、從眾心理、恐懼不安……等「人性」。這和經濟學都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動物」的假設不完全一致。正如Dan Ariely《誰說人是理性的》(2008)指出,我們的理性是有缺陷的,而且我們的不理性不是偶一為之,而是不斷重複發生。聰明的生意人懂得利用人的不理性(如恐懼、貪婪、過度自信等)來賺錢,不明究理的消費者只能乖乖上當!Robert J. Shiller《非理性繁榮》(2000)一書中直陳:投資人心理就是從眾心理。美國股市近年來不斷大漲,其實是一個愈來愈大的投機泡沫,結局必定非常悲慘。Shiller(1999)認為如果把過度自信與錨定聯繫起來,可以理解投資者意見分岐和出現巨額交易的一些原因。
在金融海嘯肆虐之餘,及強調「實證主義」的正統經濟學風潮下,除了「自利心」外,你對其它人性有多少了解?在崇尚「理性」行為下,你又對「非理性」行為知多少?
<參考文獻>
1. 周宜芳、林麗冠、郭貞伶(譯),《誰說人是理性的》( Dan Ariely,Predictably Irrational著),天下文化,2008/5/26。
2. 高承恕(2009),舊世界與新秩序:金融海嘯與世界經濟之重整,98年3月6日講於逢甲大學經濟學教學論壇。
3. 鄭保村(2007),「經濟誘因」的思維與啟示,第三十二次學術交流與科際整合研討會,台中:無心山禪宗專修道場人天師範研究院,2007.09.08。
4. 劉楚俊(譯)(2000),《倫理與經濟》,台北市:聯經出版社。(Amartya Sen, On Ethics and Economics,1987)
5. 劉楚俊(譯) (2001),《經濟發展與自由》,台北:先覺出版社。(Amartya Sen,Development as Freedom,1999)
6. 謝德宗譯(2007),《道德情感論》,台北市:五南,2007年1月(Adam Smith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1759)。其他中譯館藏
7. Robert J. Shiller(1999), “Human Behavior and the Efficeinc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Handbook of Macroeconomics, 1999; Vol.1.
8. Robert J. Shiller(2000), “Irrational Exuberance”(非理性的繁榮),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圖片來源>
Cooper, G.(2009)。金融海嘯 : 金融危機的成因,中央銀行、信用泡沫、與效率市場的謬誤。蔡宏明、林秀怡、林芳君譯。初版。台北:梅霖出版。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