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3年後簽署「綠色大學」並成為聯盟成員後,學校的整體發展逐步朝向綠色大學邁進,除了前段所提之推廣節能減碳與環境教育外,總務處也著手進行改善校園被遺忘或被閒置或不被使用的空間,期許透過「Urban acupuncture」之小尺度的空間改善,重新定義與活化部分的校園公共空間。
依據校園規劃的準則,公共空間的留設,賦予校園多樣的效益。公共空間(虛空間)的設置不僅緩和建築物(實空間)之間的壓迫且能有助於營造一個較佳的校園意象;在生態環境上,這些場所除了有利於提高校園的綠覆率(如育樂館旁的大草皮或學思園),進而保障其他物種的棲息地、減緩地表的逕流、增加地下水的涵養和提高空氣品質外,更能允許陽光透入校園的步行空間,提升整體生活環境的品質;在校園生活層面上,公共空間除了滿足師生與鄰里社區居民對於休憩與運動的需求外,這些場所的活化更能吸引人群去使用,同時也增加教職員工與學生、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讓不同的個體或是群體有對話的平台,進而瞭解而尊重彼此。
人言大樓的積學堂於2013年落成,透過空間的配置與自然光的引入,成功地將原本昏暗且不吸引人的地下空間轉化成人文閱讀空間,提供師生多元化學習、駐足與停留的討論空間,不管是研究課堂上的作業或是分享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透過如此交流的過程,更能強化學生對於學校的向心力,也能強化師生或同學之間的關係。
同樣的,總務處推動的「農民市集」也是活化校園的一個措施,每個星期三在理學大樓和土水館之間的步道空間已成為人群聚集的一個場所,透過農夫自營自售的方式,提供校園內師生與社區居民一個購買新鮮蔬果與花卉的地方,在綠色大學的實踐上,著重在健康心靈上的提升。於之後的連續三個禮拜,我將介紹103年度總務處積極推動的三項計畫,持續地落實逢甲大學對於綠色大學的決心。這三個計畫包括:屋頂菜園、理學大樓中庭改建與課間停留空間。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