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莊義芳老師 (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
另一方面飲食與宗教的關係,也可由今日許多的飲食中看見。日本的素食被稱為精進料理,係來自佛教修行語中八正道之一(註二)。今日日本被視為高級料理的懷石料理,更與佛教發展有關。懷石一語,源自日本僧侶修行時,懷抱炙熱之石塊以制飢寒而來。加上自唐以後飲茶風氣漸盛,僧侶修行時常飲茶以提神。為免空腹飲茶,而有茶點之搭配,漸而發展成茶懷石(註三),最後再形成今日之懷石料理。
另外日本人還將做壽司之飯粒,以佛祖或高僧的舍利子為名,稱為舍利(SHALI) ,可見其影響之一斑。在基督教新舊教領用聖餐及其中之餅及葡萄紅酒,則代表耶穌在與門徒訣別最後的晚餐中,儀式與食物的再現(註四)。而葡萄酒之釀造,也與中古歐洲寺院基督教僧侶有關。縱使如此,宗教飲食也會因地制宜,如西方人以麵包為主食,在主禱文中有一句感謝天父的禱詞「我們今日的麵包(英文為Our daily bread),今日賜給我們」。然而在中譯的主禱文,則譯為「我們今日的飲食(閩南白話語亦有譯為米糧的;或許在中國的北方譯為饅頭,可能會更貼切),今日賜給我們」。
註二:八正道也稱為八聖道,係佛教徒修行的八種方法和途徑。包含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項。
註三:相傳唐赴日高僧鑑真將茶樹傳入日本,至豐臣秀吉時茶師千利休才發展出今日日本茶道儀式規範,而成為茶道宗師。自明以後,另有由中國再傳入之素食僧菜普茶料理。
註四: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曾以餅及葡萄紅酒代表其軀體與血液,分與門徒分享。
(未完待續)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