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莊義芳老師 (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 

飲食與宗教的關係非常密切,其一就是宗教所規範的飲食禁忌。
例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佛教徒大多茹素等許多的飲食規律或禁忌。然而細究其源由,大有學問。西方有不吃沒放血動物的禁忌;有些宗教還明確的規範教徒不能吃腐壞的食物。考究其原因,未放血的屠體,基本上是未經獻祭的動物(尤以羊隻為主)。未獻祭之羔羊,有可能是死因不明或病死,此類食材不僅有健康上之疑慮,對祭祀之神祇也是不敬。

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主要的是他們認為豬隻不潔;也有一說豬是背叛耶穌的門徒猶大的化身。然而晚近有些環境文化學者指出,豬隻對水源污染嚴重,在伊斯蘭教發源地大多屬沙漠的阿拉伯地區而言,水源尤為珍貴。印度教徒不吃牛肉,是將牛視為聖牛之故。至於受佛教的影響,除中國的僧侶茹素外,信徒也多不吃或少吃葷。其主要原因在於佛教的戒殺生,不過較嚴格規範茹素則是在南朝梁武帝佞佛以後。

日本在佛教傳入後尤其在七世紀的大化革新時期,因天皇意圖建立佛教化的律令國家體制,從那時起,幾乎也不吃葷食(註一)。直至近代明治維新積極西化,為改善國民體質,增加肉食。才設乳長,畜養乳牛、肉牛,鼓勵國民飲用牛乳、食用牛肉。

註一:日本人不吃肉,然而可吃魚。德川幕府(江戶幕府)五代將軍德川綱吉時曾於1687年頒佈「生物憐惜令」更嚴禁殺鳥獸及犬類,違者論處罪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