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資源能源焚場
都市有較佳衛生與便利的生活環境、便捷的交通與快速的資訊流通,提供較佳工作與教育機會,故截至2011年為止,全球約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都市中,消耗全球75%的能源。學者預估至2050年全球每10個人就有7-8個人住在都市內,人會利用「金錢」這隻看不見的手,大量擷取使用來自全世界各地生態系中的食物、資材與燃料。人類並非一般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只單純扮演食與被食之食物網角色,相反的,人們日常生活之食、衣、住、行、育、樂之一舉一動,都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即人類生活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都市碳排量高,也使得都市熱島效應嚴重,需要投入更多降溫的空調運作,空調使用越多,外氣的溫度越高,外氣溫度越高則又需使用更多電力降溫,儼然就是個萬劫不復的負向循環。「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2004年台灣平均每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1.3噸,排名全世界第18,在亞洲地區則位居第一。美國學者張森教授亦指出,2006年台灣地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13.19 公噸, 將近世界人均排放量的3倍,除石油輸出國外,高居全世界第七位,亟須儘早設法降低。根據環保學者闡述,若希望全球溫度上升可以控制在2℃以內,每人每日的碳排應要控制在5公斤以內。這些碳排源自我們的日常生活,要營造低碳都市需要檢視各種活動所產生碳排放的量,從碳排最多的活動及最易產生減碳效果的活動著手「減碳」,這並不只是生產者從產品材料使用與製程的調整來減碳,最重要的是人類對環境「心態」的調整,唯有正向的環境態度才有友善的行為可期。
● 以綠色生活 創造低碳城市
只要有人類活動,就不可能沒有碳排,但卻可朝向以碳固定(carbon fixation)與碳排量(carbon emission)需互抵銷之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努力。Norman Foster 與其夥伴團隊在阿拉伯聯合泉源市(Masdar)打造全球第一座碳中和都市,台北縣政府2007年也宣誓將成為全台第一座低碳都市。打造低碳城市除需設計師從節能的方向著手設計,更需要從居民綠色生活開始,即從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食衣住行育樂著手減碳,畢竟地球上將有60-70%的人都住在都市內,由此可見營造低碳城市對保護地球有多麼重要!
而綠色生活則需由打造人類的綠心做起,並由綠色選擇行為來塑造「表裡如一」的綠色友善的環境。而「表裡如一」的低碳生活,則需要從”消費者”選「住」、選「行」、選「吃」、選「玩」等各方面著手,除誘使”供給者”落實降低產品碳足跡,盡可能接近100%回收廢棄物再利用,在產品設計之初就以零廢棄物產出為目標,即所謂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的設計理念,不論是消費者與供給者均須選擇低碳生活與生產,並積極參與植綠減碳,植樹乃是最便宜及隨時可以參與的減碳行動,每一棵植物,只要他有生命都在為環境與生態「工作」。
往後兩週將分別提出四個綠生活的小錦囊,供大家參考。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