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掠奪性期刊
掠奪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是指以牟利為目的、未經嚴謹學術審查程序的出版機構或期刊。這些期刊多假借「開放取用(Open Access)」之名,向作者收取高額論文處理費,卻缺乏同儕審查與出版倫理。他們常以「快速審查」、「保證刊登」、「國際期刊」等字眼誤導作者投稿,最終不僅造成金錢損失,也會影響研究者學術聲譽。研究者若已在掠奪性期刊發表,基於「一稿不二投」原則,將無法再重新投稿於正規刊物。
二、掠奪性期刊的特徵
- 編輯與審查異常:標榜「免審稿」、「保證刊登」、「快速審查」,編輯委員資料造假或缺乏聯絡方式。
- 網站與內容異常:刊名與知名期刊相似或冠上「International」、「Global」等字樣,網頁錯誤百出,資訊不透明。
- 指標與引用異常:宣稱擁有 Impact Factor,但實際使用 Google Scholar 計算;聲稱被 Web of Science 或 Scopus 收錄卻查無結果。
- 投稿過程異常:頻繁寄信邀稿、施壓要求刊登、甚至議價刊登;未清楚標示 APC 金額與撤稿規範。
三、如何避開掠奪性期刊
- 停:遇到熱情邀稿或誇大宣傳時先暫停思考。
- 看:檢查網站是否具備 ISSN、編輯群與清楚的出版資訊。
- 聽:向指導教授、同領域學者或圖書館員諮詢投稿建議。
- 查:使用 JCR、DOAJ、Beall’s List 等工具查證真偽。
- 認:確認期刊是否被 Web of Science、TSSCI等學術資料庫收錄。
- 記:詳閱Apache授權條款(Apache License),避免不合理費用或版權轉移。
四、善用工具,選擇投稿期刊
- 利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查詢期刊是否有 Impact Factor影響係數,並檢視期刊在特定主題、年度、或國家之整體學術表現,以作為作者在評比投稿學術期刊的參考來源。
- 利用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確認開放取用期刊是否通過審查與具透明出版政策。
- 查驗出版商:檢查是否為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COPE)、Open Access Scholarly Publishing Association(OASPA)、STM 等組織會員。
- 使用 Think. Check. Submit. 期刊投稿自我檢核表,評估投稿對象的正當性。
五、查證工具
工具名稱 | 簡介 | 網址 |
Think. Check. Submit. | 提供投稿前的自我檢核表,確認期刊是否具透明編輯政策。 | https://thinkchecksubmit.org |
Think. Check. Attend. | 協助辨識掠奪性會議或可疑研討會。 | https://thinkcheckattend.org |
Beall’s List | 最早由圖書館員 Jeffrey Beall 建立的掠奪性期刊與出版商清單。 | https://beallslist.net |
Cabell’s Predatory Reports | 收費性評估報告,依出版品質與透明度列出可疑期刊。 | https://www2.cabells.com/predatory-reports |
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 | 追蹤撤稿文章與掠奪性出版活動,揭露問題期刊。 | https://retractionwatch.com |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 檢視期刊引用指標及「警告期刊」名單。 | Title Suppressions |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 | 收錄經審查的合法開放取用期刊,可查詢 OA 品質期刊。 | https://doaj.org |
六、參考來源
-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掠奪性期刊與出版」相關課程與文宣。
- 林奇秀、賴璟毅(2014)。〈開放近用的陰暗面:掠奪型出版商及其問題〉,《圖書與資訊學刊》,(85),1–21。
- 彭台光(2018)。〈商管領域掠奪型出版:學術期刊黑名單與白名單及因應建議〉,《管理學報》,35(2),241–266。
- Beall, J. (2012). Predatory publishers are corrupting open access. Nature, 489, 179.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