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端助理教授/逢甲大學商學院

What activities make you feel alive? ~ My Gift of Grace

〈哈囉〉問題6:何種活動讓你沉浸其中而失去時間感?設計團隊之醫療諮詢者,本為心臟外科醫生但後來投身於協助臨終醫療決定的Dr. Karl Ahlswede採取另類作法,他認為相對於解釋專業醫療名詞,協助病患探索自己的價值觀更為重要,例如一位病患說道如果她再也無法待在家中編織,活著便失去意義(Jehlen 2013)。受到他的啟發,Nick Jehlen(2013)讓〈哈囉〉遊戲參與者思考「讓自我感到完整的事物」,有人期待能夠寫作、也人選擇散步、烹飪或自由呼吸,這些微小心願可能都無法在正式遺囑或醫囑中表達,Jehlen闡釋這些活動都屬於心流(flow),一種身心全然投入的愉快體驗。我想這也是一種自主掌控能力,存活的最小感受狀態。讀者們曾想過何種活動是讓自己感受自在而完整的最低單位?

〈哈囉〉,素樸的33個問句,能夠碰觸多少生命議題?對於未確定的、遲疑的回答就交給對談或靜默;一旦遇到受啟發的想法,請也不要吝惜遞出讚許的代幣。

這四篇短文採用主題桌遊設計的視野來談臨終計畫與溝通,藉此也淺顯地帶入使用者經驗、嚴肅遊戲與訊息設計的設計主題,期待能夠為讀者開展另一種關注臨終議題的角度。台灣「病人自主權利法」執行至今5年(2019/01-2024/08),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vance Decision, AD)者為83,686人,遠低於「預立同意安寧意願註記者」995,092人,113年度20-39歲簽署「預立醫療決定」者佔目前總年度8%(衛福部,2024/08/20)。雖然本系列文章強調臨終計畫溝通工具的選擇多樣化,但每當我看到健保卡上的AD小貼紙,一股滿足感油然而生,對我而言,這是一種幸福標記。 在此向推行臨終關懷的醫護機構、民間組織與生命教育倡議者致敬,關於臨終議題有諸多好文,也更深入討論「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預立醫療決定」專業細節,民間組織「臺灣死亡咖啡屋」也定期舉辦生命桌遊活動。

【延伸參考資料】

  1. Hello,Common Practice,US,https://commonpractice.com/
  2. 〈安心卡〉Heart to Heart® Cards,安心茶話屋,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美國。https://www.caccc-usa.org/ch/activities/heart2heart.html
  3. 臺灣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臺灣死亡咖啡屋,生命桌遊系列。https://www.facebook.com/funeralinformation.tw/
  4. 衛福部,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https://hpcod.mohw.gov.tw/HospWeb/index.aspx
  5. Elias, Norbert。(2008)。《臨終者的孤寂》,鄭義愷譯,台北:群學出版社。
  6. Jehlen, Nick. (2013-14). ‘Nick Jehlen’s blog’, https://actionmill.com/blogs/nick-jehl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