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文燦 老師/ 建設學院土地管理學系)

即便高科技的發展與應用,給人們工作與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舒適、方便、快速與安全,但現代人依然忙碌,休閒不是大吃大喝般的奢華,就是沒啥意義的膚淺,休閒參與後,對身、心、靈到底有啥益處? 是休閒不重要嗎? 當然不是,而是人們怎麼對待休閒的觀念和選擇。
我們常常稱某方面很厲害的人為達人,那麼休閒達人是誰呢? 網路上或媒體對休閒的報導,較多著重在觀光旅遊過程中的內容,包括: 交通、膳宿、景點、活動等等消費面的資訊,提供消費者安排選擇之參考。因此,旅遊體驗上總是圍繞在感官的滿足,而較忽略心理與靈性的描述。無論周休二日、節慶連假或特休等時間裡,所做的觀光旅遊安排,除了花錢之外,有時也是精疲力竭啊! 這不是本文所稱之休閒達人,或者做個會休閒的人所要論述的。
做個會休閒的人,從時間的角度看,是如何忙裡偷閒? 在工作當中利用一點空檔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慰勞自己一下,也許可以恢復精神,或可以激發靈感,讓下階段的工作能更順暢。像是喝杯咖啡,聽一首好歌;或是跟心儀的朋友哈拉幾句,表達一點關懷;甚至走到窗邊看看戶外景色等等,重點是讓自己愉悅、平衡一下心情。這種片刻的心理期待與情境轉換,是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累積,從而萃取出一點幸福感。這不必奢華或複雜,卻是體驗珍惜。
做個會休閒的人,從心境的角度看,是如何苦中作樂? 這雖然也是讓自己轉換心情,但比忙裡偷閒難一些。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曾說: 常想一二,就是放掉那人生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在工作上所面對的各種壓力與難處,就是不同層面的辛苦,是否想過可以透過工作場域的環境營造,或同事間的互動來平衡一下工作的情緒呢? 例如: 擺放一些個人喜歡的圖畫或偶像照、裝飾物、盆栽等,增進賞心悅目的情緒;同事間講一些正面鼓勵的話、幽默的言詞表達,甚至優雅的笑話,提升彼此間的愉悅情緒。在不同工作場域,作適度的苦中作樂營造與呈現,是值得在生活中或職場上去實踐的。
總結這四篇短文,筆者比較不是用消費的角度去看待休閒,而是比較自主體驗與心境轉換的角度去論述。休閒參與不是只有吃喝玩樂的消費而已,隨著休閒遊憩場域與活動的多樣化,人們可以選擇的機會大增。特別是將休閒融入日常生活中,也許比連假時刻意安排的觀光度假行程,對生活品質的增進來得實際與深遠一些。休閒是學習,也能展現個人品味與風格,期待大家好好去實踐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