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edition.cnn.com】

印度女大學生達米尼遭受性暴力案,在印度國內引起群情激憤,4千民眾聚集在新德里市區和平示威,這起罪行反映出印度即便擠身新磚四國,其社會本質仍存在著以男性為中心的權力結構,女權不彰,這個號稱全世界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有在位最長的女總理,有女神崇拜的文化,但卻也是平均每22分鐘就有女性遭強暴的罪惡國度。

媒體評論指出種姓制度是助長此不良風氣的根緣, 但吠陀時代的種姓制度,男女近乎平權, 印度女性地位低落始於新宗教的傳入。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傳入,強調男性主導的教義結合了種姓制度,以致於男尊女卑被極度強化。英國殖民時期,也藉由深化種姓,宗教與性別的對立,來鞏固帝國的統治。

1947年英國人結束印度殖民,自此印度教與穆斯林的衝突與日俱增。同時,資料顯示女性遭性暴力的個案也開始倍增。即便現代化發展,社會開始富裕, 但是種姓制度多少限制了階級的移動, 部份男性無法以自身能力獲取成功, 便轉由暴力行為來發泄憤怒與苦悶。種姓制度強調的是因果論, 出生為賤民者,必是天譴,投胎婆羅門貴族就是永恒的福報,是不需質疑的天意。這種以神旨正義化不平等,正當化不合理,更使用得印度婦女處境堪憐,社會往往將性暴力責任歸咎在受害者身上。

當全球最大的宗教慶典,印度「恆河聖水沐浴節」湧進了數以千萬人,期望透過恆河聖水沾身沐浴,掃除身上的罪孽,但現實的印度社會卻無法藉由聖水洗滌,消去揮之不去的性暴力醜聞、腐敗猖獗等殘酷的現實。

【資料來源:公視中國新聞網

 

延伸閱讀

※館藏資源:印度主題相關圖書印度 : 受傷的文明種姓與印度教社會 、PressDisplay(新聞報導,校外請設校外連線)

※網路資源:種姓制度相關報導CNN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