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逢甲大學建築系  林季芸老師

由外圍所看到的新鎮天際線 (來源:http://www.ladefense.fr/en

        拉迪凡斯是位在巴黎郊外賽納河以西的新鎮(new town),它的名稱來自於1883年普魯士與法國之戰,為紀念法軍防衛巴黎成功而塑造一座雕像,其名為La Defense de Paris,此地以之取名La Defense1958年起,拉迪凡斯的一些公共設施建築物開始建造,逐漸取代由當地工廠、簡陋房屋、與一些農莊等所構成的意象;1960年代進行大量開發建設,這個規劃案主要作為法國與歐洲知名企業的辦公空間,也是歐洲成立的第一個商務區,這個新鎮在規劃與建築設計具有好幾項創意的理念與特色:

        其一,新鎮與巴黎市區的脈絡相連,與巴黎市區相隔十公里之遙,但空間規劃上,致力與巴黎市區脈絡相連,將新鎮之中央軸線空間與巴黎市區的歷史軸線相互對應,也就是由西端地標-大凱旋門(Grand Arch37110m高,ㄇ字形辦公大樓)以成一直線形式對應巴黎市區拿破崙紀念碑凱旋門。

由新鎮中央軸線向東遠望巴黎市區凱旋門(作者攝於1990年)

        其二,以非格狀或不規則的路網形式規劃。這似乎與法國過去城鎮街道網形式有關,例如,巴黎市區的街道系統,基本上乃非格狀所交織的路網形式,以塑造若干重要軸線與地標。新鎮範圍之路網亦以非格狀或不規則形式規劃,路網平面看來像似某種有機物的形狀,所造就的街廓型式或形狀也因之靈活有變化;延續而來,整個新鎮分為十一區(sector),每一區形成獨特的範圍與形式,因而辨識性或自明性相當顯著。

新鎮分為十一區,每一區皆成獨特的範圍與形式(來源:http://www.planetware.com/map/the-eleven-sectors-of-la-defense-map-f-pardef.htm

        其三,多層立體化的交通動線規劃。新鎮中央軸線,就垂直向度而言,最上層為抬高的徒步大道,完全屬於行人活動的天堂;地面層有部分作為汽車道穿越;地下則為地鐵(包括:國鐵、電車、快速地鐵)的各層通道,這種多層立體化的交通動線共構模式似乎是舉世城鎮規劃罕見之舉。在最上層的徒步大道上,為避免單調感覺與因應周圍環境,這條線型開放空間設計有不少變化,東半段之寬度較小與傾向靜態的使用;西半段則相當寬闊,近似大尺度的廣場,並結合地鐵站出入口、零售商業活動空間、以及許多設施:音樂噴水池、戶外藝術品等,使這部分空間之活動相當多元化。

 

由大凱旋門西邊外圍附近鳥瞰新鎮(左上)大凱旋門座落於新鎮之位置(右上)大凱旋門及其周圍與多層立體化的交通管道共構剖面(下)(來源:Casabella, N 570 July-August 1990

中央軸線端點的大凱旋門(作者攝於1990年) 

        其四,一個混合土地使用的城市,除了相當量的商業辦公空間之外,還有不少商店、購物中心、及集合住宅等分別座落在計畫區塊,使城市從早到晚都有各種活動;不像美國大城市有顯著的商業中心,甚至於限制單一土地使用(即使用分區),造成夜間時段冷清或缺乏活力。新鎮也是一個緊湊型城市(compact city),由於混合土地使用,範圍內有不少集合住宅供應,不少上班族可縮短住家與工作地點之間的旅程;同時可減少很多交通與社會成本,相當符合永續發展的理念。

 

由辦公大樓地帶北望不遠處一座似旋轉形的集合住宅(作者攝於1990年)

        其五,將建築物、開放空間與公共藝術整體設計。漫步在拉迪凡斯新鎮的開放空間或某些建築物(例如,大凱旋門),不時可以欣賞到很多由當地藝術家創作的作品,或呈現在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或出期不意地出現在某些角落,與周圍剛硬的現代建築物形成強烈對比,同時也產生某種調和作用,使這個新鎮充滿藝術與人文品味。這令我想起以前到過的好幾個美國城市意象,在一些開放空間設置公共藝術品常未與周圍土地開發同步進行設計,而且數量上與拉迪凡斯相較之下,似乎差距很大而顯得有些枯燥與缺乏人文氣息。

由大凱旋門東望新鎮中央軸線開放空間、公共藝術、與兩旁建築物(作者攝於1990年)

一個十分迷你的雕塑以草坪與時花優雅地襯托(作者攝於1990年)

一個 超現實的雕塑天衣無縫地處在幾座建築物之間的開放空間(作者攝於1990年)

停車場旁的大片牆面以藝術創作去除乏味的感覺(作者攝於1990年)

        其六,展現現代建築之能事。巴黎市區以傳統建築風格為基調,除了少數幾座知名的現代或後現代風格公共建築物(包括:艾菲爾鐵塔以及龐畢度中心、羅浮宮入口門廳、巴士底表演藝術中心等)之外,為了保持巴黎市區的基本格調,舉世狂潮的現代建築未在巴黎市區盡情演出,法國人因而在規劃拉迪凡斯之時,藉此盛大宣告他們對於現代建築潮流的態度絕非等閒視之。因此,從1960年代以來,依著現代建築理論的演變與社會環境變遷,陸續演出不同年代的現代建築風格。

各有特徵的帷幕辦公建築物與形構良好的開放空間(作者攝於1990年)

各式高低混合辦公大樓(作者攝於1990年)

        1960年代興建之建築物以簡潔方盒子或形式雷同的大樓(高度在100公尺以下);1970年代,由於大量需求辦公空間產生很多建案,但石油危機幾乎使所有工程案停擺1980年代,地標-大凱旋門完成1990年代後半,又開始擴充建設,為辦公使用打造更高的大樓;在可預期的未來,建築物高度將更為增加,形式風格也會不斷創新。總之,在這個新鎮裡,聚集了現代建築以來的各式各樣建築物,平面形式包括:常見的口字形、長方形、正方形及其組合,以及一般城市建築物很少見的形狀:扇形(或四分之一圓)、三角形、Y字形、螺線形、或不規則形等;在三向度上,除了依計畫高度或容積率之規定外,亦有許多出其不意的形式變化,而非完全受到平面形式的制約,一言之,現代建築的形體在此可謂幾乎應有盡有,這個新鎮儼然成為法國及世界現代建築的大觀園       

        以上這些空間規劃與都市形式特色,使得拉迪凡斯成為舉世非常獨特的現代城鎮,無與倫比。

參考資料:
La Defense(1990), The Public Establishment for Installation of La Défense Casabella-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Review, N 570 July-August 1990

http://www.ladefense.fr/english_english.php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_D%C3%A9fense#Area_specifications
http://www.planetware.com/map/the-eleven-sectors-of-la-defense-map-f-parde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