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浩 老師/逢甲大學合經系

你應該沒有聽過「不山不市」小學吧!那是一群偏鄉國小老師在環視自己的教學處境後自我調侃的用語。只要「不在高山、不在都市」的邊緣區域小學幾乎都有資源缺乏的問題。因為我的MOOCs計畫,我們開拔到偏鄉作訪談外拍,跟著一家叫「玉德慈善會」的團體上山下海,他們是傳統台灣地方上的良心,十多年來在921災區默默奉獻,如今也得跟上大多數慈善團體的腳步,開始思考轉型發展社會企業,「因為需要幫助的孩子實在太多了!」慈善會陳會長憂愁滿面的說。

你絕對無法想像,某學校開學在即,學生的課桌椅居然還短缺20多付,慈善會裡趕緊找木工自發訂做50付送過去,剩下的要支援其他小學。校長輕聲地拜託他,可否先不要,原因是 — 這些弱勢孩童的家裡也沒有課桌椅;另一所小學的孩子沒錢吃營養午餐,接受捐贈吃戰備米,也罷,那是國家「危難」的時候緊急備用的,當慈善會把當季新鮮的米運過去,小學老師協助煮成一頓頓香Q軟嫩的飯,「第一次看到我的學生搶飯吃,我躲進辦公室偷偷地掉眼淚!」,一位老師要我不要公布他的名字,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撐多久。

聽過社會學的專有名詞「貧窮陷阱」嗎?孩子出生長大在貧寒,成長就學在貧困,一生一世就近乎貧窮。好吧,雖然對許多決策者來說,這些小學「不刪不是」,可是對於當地急切關注孩子未來的家長來說,的確「不三不四」。在逢甲大學學務處與課外活動組的支持下,服務性學生社團開始關注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因為我們可以為他們作什麼,其實這些大孩子也還在摸索生命的問題。

而是,我們的社會一定要嚴肅地認知到,台灣的核心價值在於人與人相互關心的社會資本,你我也都還要學習相互分享,才能共創價值。有一年我介紹新竹科學園區雙語小學畢業班學生,趁畢業旅行時,用他們專長的英文課與樟湖生態小學學生全國頂尖的自然課交換,讓小朋友彼此分享對方你的優勢與自信。當一方終於知道青蛙的英文是甚麼,另一方也終於敢走進水池,實地理解青蛙對生態的意義時,那是一幅多年未見的完美圖像。(聲明:本文除提到的具體名稱外,不直接影射任何人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