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為了工業與經濟發展,未能顧慮到對地球資源的濫用與對環境的破壞,建築業亦是如此;現在,面對爆炸的人口與有限的自然資源,求取人類需求與自然生態之間的平衡是當務之急,進而維持地球之永續發展。建築物的在地化,尊重並妥善對待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當地的能源與資源,在地建築語彙與自然生態的深刻體驗,服膺自然法則,要成為安全舒適的居住空間,面對越來越嚴峻的氣候,Building Science在這裡成為優先考慮應,成為今日的建築師設計思維的重要的一部分與肩負的使命。而永續建築是二十世紀末興起的重要建築概念,以環保再生材料、省能節源、重視人本與自然保育為建築設計的重心,所營造出的各類的建築及社區全然不同於傳統的水泥森林,不但有益人體身心健康,同時能對能源日漸枯竭的地球家園,善盡永續發展的責任。
這樣的思潮與實踐,已經不是未來式,而是在你我周遭的進行式,到底何種永續設計的目標造就成這些永續建築呢?一棟環保的建築,必須強調建築物的全部生態條件:光線、空氣、能源,以及人的健康與福祉。經過這一路來的努力與許多例證,證明永續的建築方式,可提高生活品質、增加資產價值、降低對環境的破壞,並能夠以不超過市場成本來建造。坊間許多關於綠建築書籍,都發現永續設計方法可節約能源及提高生產力,因而能減少許多花費,還能大幅增進人類的舒適度與安全感。通常採用永續策略的設計,是著眼於能源與資源的節約,因為其所帶來的效益是可以量化的。然而,近來有項共識逐漸形成,認為在永續設計中的人本層面,如健康、幸福、舒適、安全等,能提供更大的經濟報酬率。
人類福祉與環境改善這兩項殊異的目標,如何能夠利用一套兼具功能與美學的方針一起達成呢?抱持環保與永續設計哲學的人深信,最佳化的建築物效能具有幾項關鍵要素,可降低對環境的衝擊,並增進人類的福祉。這些要素包括如下:
1.舒適熱環境
2.自然採光
3.Smart調節系統(動態適應環境)
4.Smart照明設備
5.室內空氣品質控制
6.防菌防黴的措施
7.彈性使用空間設置與人體工學的傢俱
8.可調式微氣候環境控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舒適熱環境可針對建築物氣候研究來達成,包括研究建物的玻璃窗、外牆系統與建材,以及他們跟空調系統之間的動態交互作用,透過能源及空氣流動的模擬程式,可檢視這些交互作用並加以量化,輸入的資料以及正確的訊息解讀,是達到最佳結果的關鍵。
這一切的思維,都是需要認識自然界的定律,運用在建築設計之中,因地制宜來適應各種不同氣候條件。
圖(1)屋頂生態綠處理的可能 (林衍良/攝影)
圖(2) 新加坡ParkRoyal旅館-立體綠化之實踐(林衍良/攝影)
圖(3) 因地制宜之遮陽設計 (林衍良/攝影)
圖(4) Diamond Energy Building-室內天井自然採光之實踐(林衍良/攝影)
【館藏資源】
圖書
書名:全球綠建築認證環保酒店 : 綠色環保旅館的深度探索
作者:張玲玲, 張元星作
館藏地:總館
索書號:441.577 1111
書名:建築物外遮陽曁屋頂隔熱設計參考手册
作者:嚴佳茹等執行編輯
館藏地:建都分館
索書號:441.577 6624
電子書
書名:建築科學基礎
作者:夏雲, 夏葵編著
出版社: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連結:http://cec.lib.apabi.com/product.asp?BookID=ISBN7%2d80159%2d820%2d2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