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是當今相當熱門的一個議題,它牽涉到許多的層面,包括: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公平等等。簡單而言,國土規劃就是將土地做合宜的利用,哪些地方適合或不適合做哪些開發、可開發的規模大小等等,均須完整地全盤規劃清楚,以達到最佳的分配與利用的目的。

在集水區環境管理中的「土地分級管理」,也是國土規劃的重要一環。為了保護水庫水體水質,我們會在集水區進行適度的土地開發行為的限制,然而,全面性的限制開發,對於土地資源有限的國家是相當不可行的策略,所以土地分級管理的概念就因應而生。

在集水區土地分級管理中,最常見的方法是以與水體距離為決策指標;距離水體愈近的區域,若進行土地開發行為,產生的污染物質有較高的機率,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影響水體水質,所以一般對於水體週邊的區域,會給予較嚴格的土地限制標準及規範;相對地,在距離水體較遠的區域,若進行土地開發行為,即便是產生一些污染物質,它們在集水區環境傳遞的過程中,有機會再被沉降或分解掉,因此,在這些區域往往就會給予較為寬鬆的土地限制標準,甚至允許其作適度的開發與利用。

除了與水體距離這個指標之外,許多研究單位也開始發展所謂集水區環境脆弱度分析方法,透過綜合性的多屬性分析,可以把集水區內各個土地的特性分析清楚,每一個土地均有其不同的環境特性,也存在著不同的開發價值。將自然因子及社會因子均納入考量,可以更客觀地規劃出哪些區域應該給予哪一種標準的土地限制策略,如此即可建立一套適宜性較高的集水區土地分級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