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colors)是一門大學問,它與材料對光(light)或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的吸收(absorption)、反射(reflection)與再發射(remission)等作用有關。許多材料都有顏色,譬如紅色的東西是不吸收紅光而反射紅光。也有一種材料是先吸收比紅光之頻率與能量更高的電磁波,如藍光與紫外線,然後再放出紅光。如果紅光很快就放完,該作用稱為螢光(fluorescence),否則稱為磷光(phosphorescence)。前者如螢光筆所作之記號,在熄燈時顏色即不見。後者如鐘錶所用之夜光塗料,熄燈後兀自發亮一段時間。
電磁波的頻率(ν)範圍相當大,頻率越高,能量越高。電磁波的波長(λ)與頻率成反比,一般分為波長極短之X光、紫外光(ultraviolet,190 nm <λ< 380 nm)、可見光(380 nm <λ< 760 nm)、紅外光(λ> 760 nm)與波長更長之微波等。請注意只有可見光才是吾人此處所謂之顏色。如果材料對可見光完全吸收,則呈現黑色。如果材料對可見光完全反射,則呈現白色。如果材料對可見光不吸收也不反射,則呈現透明無色,。一般有顏色之物體又可分透明(transparent)與不透明(opaque)兩類,讀者請自行思考其差異。
若將一轉盤如分披薩劃成7份(圖一a),分別塗上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料。請問將該牛頓盤轉動時,吾人看到何種混合色?若將以上七種顏料混在一起塗在白紙上,請問此時吾人將看到何種混合色?答案為前者為白色而後者為黑色。請讀者再想一想,同樣七種顏料,為何會有黑白兩種結果?圖一b為三種色光(紅、綠、藍)發出後可混合成白光。圖一c所示為分別印有青、黃、桃三色之實心圓的投影片,若將其疊加在一起則會有圖一d之結果(中央黑)。
圖一:三原色(紅、綠、藍)光混合成白光與三色(青、黃、桃)濾光片串聯吸光後遮蔽白光呈黑色。
(圖片來源:http://physics.usc.edu/demolab/o_color.html)
從古到今,人類作畫或化妝所用的顏料或染料,其來源不外乎兩類,一類為礦物,如氧化物中因所含之金屬離子具有顏色而呈色。另一類為植物,如花草含有葉綠素、花青素與胡蘿蔔素而呈色。大家愛穿之牛仔褲最早也是從槐藍屬植物中提取靛藍(indigo)作為染料來上色。在上篇文章中,我們看到金屬奈米粒子因尺寸太小使晶體反射面受到破壞,從而對光線有了與塊材不同之交互作用而呈現不同之顏色。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先說明了光滑表面對光線的吸收、反射與混合。現在要題到若是在材料表面或裡面作出週期性之微、奈米結構,則會對光線造成選擇性吸收與反射的效果。這樣的材料稱為2D或3D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
現在請讀者想一想,在圖二中,蝴蝶翅膀美麗的金屬藍色,是怎麼來的呢?是反射藍光還是發出藍光呢?是植物色素、礦物色素還是蛋白質?為何蝴蝶翅膀會分為有色彩與暗淡之區域呢?有時以不同角度觀察同一位置,還會看見不同的色澤,此現象稱為虹彩(iridescence)。圖二a為蝴蝶翅膀上金屬藍區之鱗片(scale),像瓦片般緊密堆砌。圖二b為單一鱗片之放大,顯示出次微米(< 1 μm)之網格,且較長的田壟(ridge)其結構像是一列倒下的骨牌。至於暗棕區之鱗片(圖二c),其堆疊與圖二b者不甚相同,且放大後不見緻密之網格(圖二d),從而造成藍、紫色之可見光無法被反射。此種由於光子晶體造成部分光線反射與干射所呈現的顏色,稱為結構性顏色(structural color)。下回將再舉其他案例。
圖二:蝴蝶翅膀美麗顏色之憑藉:鱗片上規則排列之奈米網格,其功用類似光子晶體。
(圖片來源:http://dx.doi.org/10.1016/j.micromeso.2006.01.012)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