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蓬勃發展,環境保護面臨相當嚴峻的考驗,污染及環境品質的惡化,使得生態系統受到許多衝擊,而水域環境生態也無可避免的受到破壞。水域生態系統包括:河川、湖泊、地下水、海洋等等,由於不同水域環境特性的差異,使得每個地方孕育的生態物種相當迥異;例如:河川因流速較快,所以生存在河川水域環境中的生物,多半具有適應急流的特殊型態結構;而湖泊環境特點是水流較為緩慢,湖泊的深水層光線較微弱,因此生物多以異養生物及厭氧性生物為主;海洋佔地球面積的70%,更是生物圈中最為龐大的生態系統,海洋又可分為潮間帶、淺海區及外海區等等,各區域的生物物種特色,隨著水域環境特性的差異也有所不同。

水域環境生態系統是豐富又多元的,生物物種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當環境改變,生物物種會出現許多行為來調適,在一般情況下,生物系統存在著一個不斷在作內部調整的動態平衡狀態;然而,這樣動態的平衡,也是可能會被破壞的,當生態系所承受的外部干擾,超過其生態系自我調節的能力時,生態失調的現象就會隨之出現;對水域環境生態而言,人類開發行為所造成的水污染,就是對此生態系統可能帶來最大的外部干擾。我們都知道水體本身擁有自淨能力,也就是它是具有承受一定限度污染的能力,而造成水體水質污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類所產生、所供給水體的污染是量多而集中的,污染產生的速度已經超過環境的回復能力。

近年來,各縣市環保局、社會上的環保團體及許多學校,大家開始重視我們週遭的水域環境,例如:逢甲大學愛護水資源社,每年均會不定期舉辦淨溪的活動,相關自發性社團所形成的河川巡守隊,也主動加入愛護水環境的行列,對於水域環境的保護,本來就不該只是相關單位的職責,而應是全民的共識與義務,我們應該對於這片環境、這片土地有更多的關懷,美麗的河川景緻是必須靠我們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