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賢東老師/ 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

如同每一位子女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一般,每件專利也都是發明人的心血結晶,尤其在經過長達三至五年的漫長等待之後,歷經千辛萬苦才取得核准的專利證書自然是彌足珍貴的。根據2006年3月「遠見」雜誌的報導,台灣專利申請案近8萬餘件,卻只有千分之三能夠商品化(亦即將無形的專利技術內容、做成實際的商品販售);可見發明人的研發能量雖強,卻苦無管道接洽製造生產的廠商,耗費許多心血取得的專利證書形同壁紙一張,徒然掛在牆壁上、空留遺恨而已。

智慧財產局作為主管機關,當然知曉發明人遇到的困境,為了媒合有技術的發明人與有生產設備的製造商,設立了「專利商品化」網站,蒐羅發明人申請登錄之專利資料,依照技術特性分類、提供需要技術的生產廠商查詢,以促進專利的利用與活化。筆者昨日路過本校育成中心的公佈欄,看見上面貼著本校師生與進駐廠商取得的許多專利證書;這些能夠切合廠商需求的專利,付諸生產的商品化比率應該會比平均值高上許多。

最後,有些發明人在登錄「專利商品化」網站後,卻還抱怨效果不佳、寶貴的專利仍然乏人問津?這就讓人傷腦筋了,君不見民間介紹婚友的聯誼網站或團體、也不敢保證一定成功哪?更何況「專利商品化」網站是免費的登錄服務,怎能要求它「包娶某、還要包生兒子?」

(如有本文相關的問題,請e-mail至ipotaichung@tipo.gov.tw或電04-22513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