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情緒後,告別荒謬的旅程;落地之後,重新生活。
原來,「哭爸」是一件這麼累的事
劇中的阿梅和作者一樣,離開家鄉求學與工作,在城市與家鄉徘徊,然內心對「家」的情愫,隱然存在。

在父親走後的第八日,在香港的機場,阿梅才深刻感受到:
父親走了
她痛哭,她回憶,
回憶,在曾經父女同載的道路;
回憶,在昔日父女同歌的夜市,
回憶,只剩回憶……

劇中以女主角的視野,觀看父親離世後繁複的喪葬儀節,因為過於繁瑣及冗長,阿梅來不及悲傷,只能聽從道士的指示:哭!
講電話時,哭!
吃飯時,哭!
刷牙時,哭!
神奇的是,果然每一次我都哭得出來。」阿梅不禁佩服自己。

除了哭,一連串的喪葬習俗及禁忌馬不停蹄地搬演,劇中父親的戲份不多,卻牽繫著與兒女間的點滴:一個典型的鄉土人物,不會把「我是為你好」掛在嘴邊,卻從細微、不經意處地關心兒女。此外,二個凸出的角色,飾演道士與孝女白琴,兩位原是舞臺劇演員,雖是配角,卻能演來生動,其中道士「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又不是我爸,你管我那麼多。」這段詩句,到底是抱怨(未當道士前)與美鳳無疾而終的戀情,還是喟嘆只能當道士的無奈,透過演員吳朋奉鏗鏘的語調,令人發噱。

導演有意識的安排鄉里間的日常生活:折紙蓮花的婦人邊折邊傳遞八卦,彷彿遺漏訊息是件可恥之事;地方民代對婚喪喜慶的例行公事般致意;鄰居對喪家表達關心及指導等。
曾經熟悉,才有共鳴。

無論與家裡的關係為何,親人的離世總是哀戚,也會憶起過往的點滴。如同在喪葬結束後,阿梅記得要幫父親帶一條黃長壽,猛然驚覺:菸,只能放置在香爐上。

當七天的儀式結束後,生活如常,阿梅在應徵新工作、參觀公司的琉璃品時,手轉法輪,駐足痛哭,是輪迴?是轉世?

人一出生,離死亡就近。也總會有那麼一次,會對這樣的人痛哭與悲慟,也在生活歸於平淡之時,深沈的悲傷猛然爆發。這「半秒鐘」的念頭,卻觸動真實的情緒。

儘管飄浪,落葉終要歸根,「回家」是唯一的路。

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

這是在世的人對離世者的希望,又何嘗不是對自身的叮嚀。

【館藏資源】

1.圖書

書名:父後七日

作者:劉梓潔著

館藏地:總館

索書號:855 7243

2.影音

題名:父後七日

館藏地:多媒體資料區

索書號:DVD 987.83 1000.2

3.電子書

題名:父後七日

館藏地:電子資源

電子書連結:父後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