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誠副教授/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中核心的研究領域之一,它透過數據驅動的方式,讓電腦能夠自動學習,而不是僅依賴人工預先提供的固定規則。從本質上來看,機器學習的目標是:從資料中學習規則,並利用這些規則進行預測或決策。

在不同的應用場景,機器學習發展了不同的應用方法,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監督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非監督式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以及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監督式學習的特性在於有標準答案,也就是資料中包含輸入與正確答案(標籤),模型需要透過大量訓練樣本學會從輸入推導出對應的輸出,例如:影像辨識中的照片是狗還是貓。非監督式學習則不同,它沒有標籤,模型必須在資料中自行發現隱含的結構與關聯,例如:將顧客依未知的特性分群。最後,強化學習則是另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它強調探索未知的領域(Explore)與利用現有知識(Exploit)的循環,演算法透過與環境互動獲得獎勵或懲罰,進而逐步學會最佳行動策略。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遊戲、機器人控制與資源配置等問題。

近年來隨著研究進展,也出現了半監督式學習(Semi-Supervised Learning)、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自監督學習(Self-Supervised Learning)等新型態學習方式,它們通常結合不同的優勢來應對現實世界中的複雜情境。機器學習的應用與分類並非單一且絕對,而是一個隨著技術演進而不斷成長的體系,這些分類幫助我們更有系統地理解不同演算法的特性,並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特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