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傑教授/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

最近ChatGPT升級開發圖像生成功能,可以輸入照片請其生成吉卜力工作室畫風的圖像。因而造成一股旋風,許多朋友都在社群網站上張貼用ChatGPT所生成、自己照片轉化成的可愛卡通圖。但是,這樣難道不會侵權?

生成式AI的著作權議題,其實可以分成至少好幾個面向或階段。本案至少包括三個階段:1.訓練階段:開發ChatGPT的Open AI公司在訓練開發AI時,可能使用了大量的吉卜力工作室的圖像或影片。2. AI上線之後開始提供服務,亦即生成階段。3.使用者將生成結果對外利用。

世界各國目前均在討論,用大量資料(包括受著作權保護的資料)來訓練AI,是否可以是一種著作權保護的例外?亦即為了鼓勵AI的開發,而例外允許AI開發公司使用這些著作,不用得到原作者的同意或授權。

一般認為,日本著作權法是對AI開發商最友善的法律。其在2018年修正著作權法時新增第30條之4,將資料用於訓練分析等「非享受使用」,明訂為是一種著作權保護的例外。因而,或許有人認為,因為吉卜力是日本公司,所以在日本法下,拿吉普力的著作來訓練AI絕對不會侵權。

但這個看法其實有誤會。就算日本著作權法第30條之4允許為了訓練AI而利用他人著作;但是2.AI模型訓練好之後的實際生成階段,以及3.使用者的對外利用階段,還是可能會有侵權問題。且日本著作權法第30條之4有幾個限制,其中一個限制就是不能夠損害原作者利益。這種大量模仿畫風的使用是否會傷害原作者利益,還很難說。而且ChatGPT的模型訓練地和全球的應用生成地也不限於日本,若在其他國家控告侵權,根本就不適用日本法。

其實這個問題最關鍵的,主要是風格的抄襲,到底到什麼程度會被認定抄襲,必須個案判斷。近日日本官員回答國會議員這個問題時指出,在著作權法下,「風格」可能不受保護,但「角色」卻會受保護。而且,在模仿「風格」時,免不了也會也「重製」原著作的內容或元素,因而還是有可能被認為構成抄襲。因此,日本官員也說明,最終是否真的侵權,還是得根據每個案件的實際情況,由法院來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