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國際商情】

南韓近年積極打造成為「全球FTA網絡中心」,在亞洲幾乎是與新加坡飆速對外洽簽FTA,繼韓國與歐盟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後,美國、南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終於在十二日正式通過美國國會的審查,預定明年一月一日生效。南韓是台灣出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國又是台灣出口的主要市場。美韓FTA的通過與實施,對以出口為經濟命脈的台灣經濟而言,將構成嚴重的威脅與龐大的壓力。

南韓堪稱全球在簽署FTA上,最積極、最有企圖心的國家,其觸角已伸到全球各主要經濟區域中。南韓已與東協、新加坡、智利、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ETA)、印度、秘魯簽署FTA;全球最重要的先進經濟體─歐盟與美國也在今年內完成FTA,南韓與歐盟的FTA已在七月正式生效,與美國的FTA則在明年初生效。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中,南韓與印度已有FTA,同時正商談加入「東協加一」(東協與大陸)組成的「東亞自由貿易區」。某個角度言,南韓已成為亞洲FTA的網絡中心,其效益將有加乘的效果。

南韓與歐盟、美國簽署的FTA,在三到五年內,超過九七%貨品關稅都將降到零,雙方皆可享受貿易增加的果實。據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估計,與歐盟的FTA,可讓南韓每年增加對歐盟出口一二○億歐元,國內生產毛額(GDP)短期增加二.○二%,長期增加三.○六%;就業機會短期增加三十萬人,長期增加六十萬人。與美國的FTA,能讓南韓對美出口增加七到廿%,GDP增加五.五六%,就業機會增加三十五萬個。效益之大,應是無庸置疑。

在同樣的市場,競爭對手的獲利,就是我們的損失;當競爭對手的產品能享受零關稅時,我們的產品卻仍要被課以五%、甚至超過十%的關稅,台灣的產品將更居市場劣勢。美、歐分別是我國的第三、第四大貿易夥伴,南韓搶食更多市場,代表我國出口的減少。據經濟部評估,美韓FTA對國內產業衝擊涵蓋塑膠、紡織、石化、機械、光學等,受影響的出口金額達台幣三千五百億;韓歐FTA,影響金額為一千五百億元,兩者合計五千億元,嚴重的影響我國出口。

近十多年來,產業結構雷同的台、韓的經濟競爭,台灣日益屈居下風。一九九六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台灣出口總金額一一五九億美元,南韓為一二九七億美元,台灣大概是南韓出口額的近九成,二○○三年跌到七四%,二○○七年再降到六六%,今年前三季更跌到五六%。差距越拉越大、速度越來越快,台灣出口實力已遠遠被南韓拋在後面了。其中原因,除了南韓出口產業結構較均衡、且以品牌在全球打下基礎外,南韓到處簽下的FTA應發揮一定的作用;更可怕的是美、歐兩大出口地的「FTA效益」才剛要開始,台灣的出口與經濟實在讓人擔心。

政府其實已多次向美方表達洽商FTA(或其它類似的經濟合作協議)意願,一直未獲正面回應。國內業者面對南韓先後與歐美簽下FTA的反應,不出所料,業者一致的反應是期望透過兩岸ECFA,從大陸市場獲得在歐美失去的市場。包括塑膠公會、紡拓會等都表達要政府協助產業,將更多產品納入ECFA的開放清單中。某個角度而言,美國遲不與台灣洽商FTA之類的經濟合作協議,簡直是「把台灣推向大陸」,因這種情況讓台灣別無選擇、被迫向大陸「求援」,讓台灣經濟更深化的整合進大陸經濟區內。

面對未來將更嚴峻的出口競爭,廠商與政府都須有所因應。政府方面,當然是該更加把勁向歐美等主要貿易夥伴爭取簽署FTA或其它類似經濟合作協議,同時也進一步擴大ECFA能帶來的效益。如果台灣在這種區域經濟協定中持續被邊緣化,不但出口競爭力低,最後為了生存,也可能選擇出走到能享受零關稅的國家投資設廠。廠商方面,只能持續努力的提升競爭力、作好市場定位與產品差異化,否則終會被淘汰。別忘了,即使政府爭取到更多的項目納入ECFA清單中,但很快的東協加三就可能上路,南韓與大陸也將成為自由貿易區內的夥伴,屆時,台灣由ECFA得到的優勢又將逐漸消失,台灣實在該有深切的危機意識。

【資料來源:中時社論

 

何謂FTA

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意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體或主權國家,藉由降低彼此關稅、或減少其他規費,或排除妨礙彼此進行自由貿易的障礙,進而促進彼此貿易活動之協定,依其促進經濟整合程度,又可分成「優惠性貿易」、「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經濟同盟」等型態。

相較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在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的緩慢結果,各經濟體遂尋求在雙邊架構下,進行雙邊或區域型的經濟整合,例如:涵蓋美洲三十四個國家的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歐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中美洲共同市場(CACOM)、安地諾集團(ANDEAN GROUP)等等。型塑這些自由貿易區的前提便是簽署雙邊或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
【資料來源:經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