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相較於全球平均值而言,算是雨量相當豐沛的國家;然而,因為自然條件欠佳,河川多是水短流急,加上降雨在時間空間的分佈不均勻,每人可分配到的水資源相當有限,水環境的災害風險也相當高。近年來,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水文事件頻傳,這使得台灣在水環境管理工作面臨極大的考驗。
以水的問題來看,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個面向的問題:「水太多」、「水太少」、「水太髒」,而這三個面向綜合而論,其實就是水量與水質的問題。在過去水利相關單位多著重在水量問題的探討,而環保相關單位則著重在水質問題的管控;但水量與水質的問題其實是分不開的。身在台灣的我們,對於水環境災害的新聞,應該再熟悉不過了,所以從一些新聞事件或是你我週遭的親身經歷中,是否曾發生窗外在下雨、家裡淹水、停水停電同時發生的窘境呢?我想大家對於這樣的畫面應該不陌生。一場暴雨帶來豐沛雨量的同時,因為降雨沖刷地表,使得水體水質中的濁度飆高,淨水場無法及時處理高濁度的原水,進而影響到正常的供水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水資源的問題必須同時兼顧水量與水質的原因了。
總結來說,台灣在水資源管理工作上面臨極大挑戰,從上游集水區環境管理到下游水源調配,需要加油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例如:上游集水區環境保育如何進行?下游地表及地下水資源如何調配?水價調整策略如何建立及推動?水資源管理的問題需要有更多的跨領域的整合與跨部會的對話,才能在團結互助的情況下,為台灣人民創造一個安全的家園,一方面降低因水環境災害所帶來的傷害,一方面也提高供水系統的穩定度及供水品質。雖然不是人人都是水利專家,但只要多一些對於環境的關懷,每個人都可以為台灣的水資源貢獻一己之力的,就從節約用水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吧!
(圖片來源:逢甲大學愛護水資源社網站)
※延伸閱讀: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