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妘蓁心理師/ 逢甲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想找他溝通,他都說是我的問題」

「他說他會變成這麼暴躁,都是我害的,這是真的嗎?」

「我跟他說不要去那間餐廳,他說我看不起他,每次都要反對他的提議」

「我其實很害怕,每次提出自己的想法,直接把我當隱形人」

「他想找我的時候,就會一直連環CALL,可是換我找他,他開始不接我電話」

以上想法,其實很常在關係裡出現,當有一方積極想要靠近或是想多了解之間的互動關係,有時候會換來對方的冷嘲熱諷,或是輕蔑的態度,一不小心就讓自己陷入在一種「冷暴力」的處境。

何謂冷暴力呢?(冷暴力:揭開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作者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Marie-France Hirigoyen) 提出,冷暴力指長期以精神虐待或惡意操弄,貶損打擊他人、奪取自尊,使其身心受創的行為,如言語暴力、騷擾、拒絕溝通、給予否定、網路霸凌等。它可能發生在感情、婚姻、家庭、職場、社交關係中。

她主張,精神虐待雖不像身體虐待明顯,其傷害程度卻不相上下,甚至更容易發生。要預防冷暴力的攻擊是很困難,因為那是一種隱性的氛圍,只要不出現有形攻擊,周圍環境經常忽略此模式的互動關係。

我們有「選擇權」去認識周遭環境、人,因此可以透過以下幾點觀察:

  1. 當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時,對方拒絕直接溝通。
  2. 對談過程中,經常使用冷漠、斥責的口吻且過度扭曲本意。
  3. 經常用否定態度回應事件,把你數落成一無是處。
  4. 運用自己的強勢權力,削弱對方的需求,猶如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索取優勢,並犧牲弱勢者的權益作為威嚇,故然形成一種依賴關係。

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 先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何以需要倚賴他呢,你是否有機會跟身邊的人討論,也許有其他的資源可以協助。
  2. 堅定自己的立場,保持距離,猶如上面所提到「選擇權」,跟這個人的關係距離,你有權利離開。
  3. 觀察自己是不是陷入受害者的角色,受害者角色最容易出現「是不是我做錯了」、「是不是我不夠好」,如果出現這些念頭,請找信任的朋友、家人、師長,好好說一說並且釐清這思維模式的影響。

    你是值得被好好對待,而不是冷暴力對待。

延伸閱讀:《冷暴力:揭開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作者: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譯者:顧淑馨